本报告分析零食折扣店在下沉市场的潜力,涵盖市场规模、消费特征及竞争格局。2024年下沉市场零食规模达1.44万亿元,渗透率仅10%,预计2030年突破2800亿元。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城、乡镇)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极。随着县域经济崛起、居民收入提升及消费升级,零食折扣店凭借“高性价比、全品类、便利性”的核心优势,成为下沉市场零售赛道的热门方向。本报告从市场规模、渗透率、消费特征、竞争格局、政策与供应链支撑五大维度,系统分析零食折扣店下沉市场的空间与潜力。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约3.2万亿元,同比增长8.5%(2023年为2.95万亿元)。其中,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贡献了约45%的市场份额(约1.44万亿元),且增速连续3年超过一线城市(2024年下沉市场增速为10.2%,一线城市为7.8%)。
目前,零食折扣店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约8-12%(一线城市为25-30%),仍处于较低水平。以三只松鼠(300783.SZ)为例,其2024年线下分销收入占比达35%(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下沉市场贡献了约60%的线下增长[0]。良品铺子(603719.SH)2025年中报显示,其“折扣体验店”在湖北、河南等县域市场的单店月均营收较一线城市高15%,反映下沉市场对折扣零食的强需求。
下沉市场人均休闲食品消费支出约280元/年(2024年数据),仅为一线城市的60%(一线城市约470元/年)。随着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24年三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6.3%),人均零食消费支出有望在2030年提升至400元/年,下沉市场整体零食消费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0]。
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零食消费特征与一线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更高(价格弹性系数约为1.8,一线城市为1.2),更倾向于选择“低价+品质”的折扣零食。例如,三只松鼠的“每日坚果”折扣装(100g/袋)在县域市场的售价较一线城市低20%,销量占比达该产品总销量的55%[0]。
下沉市场零售渠道分散,消费者更依赖“社区店”“乡镇超市”等近场渠道。零食折扣店通过“全品类覆盖(坚果、果干、肉类、糕点等1000+SKU)+ 社区/乡镇核心位置”的布局,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买”与“即时性需求”。例如,良品铺子的“县域折扣店”选址多为乡镇主干道或社区入口,单店覆盖半径约2公里,月均客流量达8000人次[0]。
下沉市场的零食消费多为“家庭共享”或“节日礼品”场景(占比约60%,一线城市为35%)。折扣店通过“大包装+组合套餐”(如“家庭零食大礼包”“节日礼盒”)满足这一需求,例如洽洽食品的“瓜子+果干”组合装在县域市场的销量占比达该品牌总销量的40%[0]。
除头部品牌外,区域性零食折扣店(如“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凭借“更贴近本地需求”的优势,在下沉市场快速增长。例如,“零食很忙”聚焦湖南、江西等省份的县域市场,2024年门店数量增至500家,单店月均营收达15万元,主要通过“本地特色零食”(如湖南辣卤、江西蜜饯)吸引消费者[0]。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零售企业下沉。例如,政府通过“冷链物流补贴”(县域冷链物流项目补贴比例达30%)、“县域门店租金补贴”(部分省份对县域零售门店给予10-15%的租金补贴)等政策,降低零食折扣店的扩张成本[0]。
头部品牌通过“全球原料直采+ 县域仓配”提升供应链效率。例如,三只松鼠在天津、简阳、无为等地建立“全品类集约供应基地”,覆盖华北、西南、华东的县域市场,物流成本较2023年降低15%[0];良品铺子通过“本地仓”(如湖北孝感仓、河南郑州仓)实现县域门店“次日达”,库存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45天缩短至2025年的30天[0]。
下沉市场是零食折扣店的重要增长引擎,其空间主要来自市场规模扩张、渗透率提升、人均消费增长三大因素。头部品牌(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通过“性价比策略+ 全渠道布局+ 供应链优化”已占据先机,新玩家(如零食很忙)则通过“本地特色+ 灵活运营”抢占细分市场。未来,随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零食折扣店下沉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2800亿元,成为中国休闲食品市场的核心增长点。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