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龙头企业数据,分析智能家居普及率现状、阻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讨技术标准化、产品下沉与生态协同对行业的影响。
智能家居作为“新基建”与“双碳”目标下的核心赛道,其普及率提升不仅关系到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更涉及消费升级、能源效率提升与社会数字化转型。本文基于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等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与行业动态,从行业现状、阻碍因素、提升策略三大维度,系统分析智能家居普及率的提升路径。
根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收入占比约35%(总营收2523.31亿元),海尔智家智能家电收入占比约40%(总营收1564.94亿元)。尽管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但全球智能家居普及率约为15%-20%(中国约10%-15%),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兼容性、成本与用户认知等瓶颈。
从收入结构看,美的集团下沉市场(三至六线城市)收入占比约28%(2025年上半年),海尔智家县域市场收入增长12%(高于整体营收增速),说明下沉市场是未来普及率提升的核心增量市场。此外,小家电(如智能音箱、智能插座)因单价低、易安装,普及率(约25%)高于大家电(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约8%),成为市场渗透的“突破口”。
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采用不同协议(如美的“美居”、海尔“智家”、小米“米家”),导致设备无法联动,用户体验差。例如,美的智能空调无法与海尔智能冰箱联动,降低了用户购买意愿。
智能家电价格较传统家电高30%-50%(如美的COLMO智能冰箱售价约1.5万元,传统冰箱约5000元),尽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美的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87.67亿元,同比增长11%),但高端产品占比仍低(约15%),无法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多数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停留在“远程控制”层面,未意识到“全场景智能”(如智能联动、个性化推荐)的价值。此外,安装维护复杂(如智能家电需联网、调试),导致用户畏难情绪。
智能家居生态涉及家电、互联网、运营商等多个领域,但企业间缺乏深度合作(如美的与京东的合作仅停留在渠道层面),无法形成“设备-平台-服务”的闭环,降低了生态价值。
智能家居普及率的提升需技术标准化、产品下沉、用户教育、生态协同四大策略协同推进。美的、海尔等龙头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拓展下沉市场,已取得初步成效(2025年上半年智能家电收入增长12%,高于整体营收增速)。未来,随着协议标准化(Matter协议 adoption率提升至30% by 2026)、成本降低(智能家电价格下降20% by 2027),全球智能家居普及率有望提升至30%(中国至25%),成为家电行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美的集团、海尔智家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