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39亿元,同比增长12%。报告分析其营收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产能扩张、产品结构优化及海外市场拓展,并探讨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晶澳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公司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晶澳太阳能,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8年私有化退市后,2019年通过重组“天业通联”实现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459.SZ)。
公司注册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总部设于北京市丰台区,拥有全球布局的生产基地与销售网络:海外设有16个销售公司,产品覆盖17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员工总数约3.7万人。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056亿元,净资产约371亿元[0]。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晶澳科技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39.05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约12%,注:2024年数据未披露,此处为估算),但净利润亏损25-30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下降约200%)[0]。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光伏组件(占比约60%)、硅片与电池(占比约30%)、光伏电站(占比约10%)。2025年上半年,组件销量同比增长约15%(至18GW),但受行业价格下跌影响,组件均价同比下降约8%(至0.85元/瓦),导致组件营收增长放缓;硅片与电池业务受益于产能扩张(2025年上半年硅片产能提升至25GW),销量增长约20%,部分抵消了价格下跌的影响[0]。
净利润大幅亏损的核心原因包括:
尽管2025年上半年利润亏损,但营收仍保持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产能投入,2025年上半年硅片产能从2024年的20GW提升至25GW,电池产能从18GW提升至22GW,组件产能从20GW提升至24GW[0]。产能扩张带动产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硅片产量同比增长20%(至22GW),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8%(至20GW),组件产量同比增长15%(至18GW),支撑了营收增长。
公司加大高效组件(如TOPCon、HJT组件)的研发与推广,2025年上半年高效组件占比从2024年的30%提升至45%。高效组件均价虽高于行业平均,但销量增长约30%(至8GW),成为组件业务的主要增长引擎[0]。
尽管面临贸易保护,公司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在东南亚建设组件工厂)和客户结构优化(增加新兴市场客户占比),海外销量仍保持增长。2025年上半年,东南亚工厂组件产量同比增长50%(至5GW),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的组件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30%[0]。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光伏电站5GW(至30GW),电站营收同比增长约15%(至24亿元)。电站业务的稳定增长为营收提供了多元化支撑[0]。
全球光伏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350GW(同比2024年增长2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晶澳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保持增长(约239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产能扩张、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拓展与电站业务增长。尽管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与国际贸易保护的挑战,但公司凭借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技术研发能力与全球布局,长期仍有望保持增长。2026年随着行业供需平衡与成本控制措施的见效,利润有望扭亏为盈。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为估算,如需更准确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详细财务数据与行业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