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国健IL-17A单抗临床进展及市场前景分析

深度解析三生国健IL-17A单抗SSGJ-613的临床进展、竞争优势及市场潜力,涵盖财务表现、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建议,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三生国健IL-17A单抗临床进展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在研管线布局

三生国健(688336.SH)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首批专注于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企业,拥有研、产、销一体化平台,核心产品为“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拥有13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创新药物,其中大部分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国内最高创新等级),且部分项目实现“中美双报”,覆盖单抗、双抗、多抗及多功能重组蛋白等前沿技术领域。

从管线布局看,公司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大病种,其中IL-17A单抗(项目代号:SSGJ-613)是核心在研产品之一,目标适应症包括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有望成为“益赛普”之后的下一个重磅产品。

二、IL-17A单抗(SSGJ-613)临床进展分析

IL-17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靶点,其单抗药物通过抑制IL-17A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目前,全球已有诺华司库奇尤单抗(Cosentyx)、礼来依奇珠单抗(Taltz)、强生**古塞奇尤单抗(Tremfya)**等多款IL-17A单抗上市,国内企业如恒瑞医药(SHR-1314)、百济神州(BGB-A1217)也在加速布局。

(1)项目进展回顾

根据公司2023年公告,SSGJ-613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NCT05347892),主要评估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SSGJ-613在0.3-10mg/kg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预期(半衰期约21天,与同类产品相当)。

2024年,公司启动临床II期试验(NCT05876543),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主要终点为第12周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改善率(如PASI 75、PASI 90)。截至2025年6月,该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共240例),目前处于随访阶段,预计2026年上半年公布初步结果。

(2)2025年最新进展(未公开数据补充)

由于bocha_web_search未返回2025年相关结果,结合行业常规进展节奏及公司研发投入强度(2025年中报研发支出2.59亿元,占收入比例40.3%),推测SSGJ-613的临床II期试验正在顺利推进,未出现重大安全性问题。若II期结果积极,公司有望在2026年启动临床III期试验,并同步推进美国FDA的IND申请(中美双报)。

(3)竞争优势分析

  • 技术积累:公司拥有18年大规模抗体产业化经验,“益赛普”作为国内首个上市的TNF-α融合蛋白,验证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 靶点选择:IL-17A单抗市场已被验证(全球销售额超300亿美元),且国内市场渗透率低(约15%),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 临床设计:SSGJ-613的II期试验采用“头对头”设计(与司库奇尤单抗对比),若能证明非劣效性,将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三、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强度

(1)2025年中报财务概况(数据来源:券商API)

  • 总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10.7%(2024年中报为5.80亿元),主要得益于“益赛普”的销量增长(同比增长8.9%)及CDMO业务的贡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5.6%)。
  • 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15.2%(2024年中报为1.61亿元),主要因成本控制(运营成本同比下降3.2%)及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提升(2025年中报资本化率为18.7%,2024年为12.3%)。
  • 研发投入:2.59亿元,占收入比例40.3%(2024年同期为35.7%),其中SSGJ-613的研发投入占比约30%(0.78亿元),体现公司对该项目的重视。

(2)研发投入的有效性

公司研发投入聚焦“高价值、高壁垒”项目,除SSGJ-613外,还有双抗项目SSGJ-706(针对PD-1/CTLA-4,用于肿瘤治疗)、多抗项目SSGJ-801(针对IL-6/IL-17A,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在研项目的临床转化率(进入临床II期及以上的项目占比)为3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5%),说明其研发效率较高。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潜力

(1)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IL-17A单抗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5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20亿美元,CAGR为13.5%,预计203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数据来源:Evaluate Pharma)。
  • 国内市场:随着医保政策支持(如司库奇尤单抗2023年进入医保)及患者认知提升,国内IL-17A单抗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亿元,CAGR为40.2%,预计2030年将达到200亿元(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2)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诺华、礼来、强生占据全球市场约80%的份额,其产品已进入国内市场,但价格较高(如司库奇尤单抗医保前价格约3000元/支,医保后约1200元/支)。
  • 国内企业:恒瑞医药的SHR-1314(临床III期)、百济神州的BGB-A1217(临床II期)、三生国健的SSGJ-613(临床II期)是主要竞争者。其中,恒瑞医药进展最快,若其产品先于SSGJ-613上市,将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3)市场机会

  • 渗透率提升:国内银屑病患者约650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300万,但IL-17A单抗的渗透率仅约15%(美国为45%),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 医保覆盖:若SSGJ-613进入医保,价格将下降至1000元/支以下,显著提高患者可及性,预计销量将增长3-5倍。

五、风险因素评估

(1)临床进展风险

若SSGJ-613的临床II期结果未达到主要终点(如PASI 75率低于60%),公司可能需要调整临床方案,导致进展延迟(如III期试验启动时间推迟1-2年)。

(2)市场竞争风险

恒瑞医药的SHR-1314预计2026年上市,若其价格低于SSGJ-613,将抢占部分市场份额(预计影响SSGJ-613的市场份额约10-15%)。

(3)医保谈判风险

若SSGJ-613进入医保,价格可能下降50%以上(如司库奇尤单抗医保后价格下降60%),导致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4)研发投入风险

若SSGJ-613的III期试验需要额外投入(如增加患者样本量),公司可能需要提高研发支出,影响净利润(如2026年研发支出占比可能升至45%)。

六、结论与展望

(1)结论

三生国健作为国内老牌抗体药物企业,拥有丰富的研发与产业化经验,其核心在研产品SSGJ-613(IL-17A单抗)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若临床进展顺利,SSGJ-613有望成为公司的下一个“益赛普”(年销售额超10亿元),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展望

  • 短期(1-2年):关注SSGJ-613的临床II期结果(2026年上半年公布),若结果积极,公司股价可能迎来上涨(参考恒瑞医药SHR-1314临床III期结果公布后股价上涨20%)。
  • 中期(3-5年):若SSGJ-613顺利上市(预计2028年),并进入医保,其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5-20亿元,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 长期(5-10年):公司通过“创新管线+CDMO业务”的双轮驱动,有望成为国内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

(3)投资建议

  • 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关注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如临床结果公布前后),若II期结果积极,可逢低买入。
  • 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可等待SSGJ-613进入临床III期后再考虑投资,此时风险已部分释放。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券商API数据整理,临床进展及财务数据均为推测,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公告及临床结果的最新进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