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辰集团进军东南亚市场:零食消费习惯差异与适应策略分析
一、引言
万辰集团(300972.SZ)作为中国休闲食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含羞草”等知名品牌深耕国内市场,近年来逐步推进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市场(含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凭借人口红利(约6.8亿人口,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约65%)、经济增长(2024年东南亚GDP增速约4.5%)及零食消费升级趋势(2023年东南亚零食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6%),成为万辰集团国际化的关键目标市场。然而,东南亚与中国在消费偏好、渠道特征、政策法规、文化社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系统分析并制定适应策略。
二、核心差异分析与适应策略
(一)消费偏好:口味、食材与“halal”刚需
东南亚零食消费的核心特征是**“本地化口味+宗教合规”**,与中国市场的“广谱化口味+功能化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 口味偏好:酸辣甜咸复合化,拒绝“重口味”
东南亚气候炎热,消费者更倾向于清爽、刺激且易入口的口味,如泰国的“冬阴功酸辣味”、印尼的“沙爹甜咸味”、马来西亚的“椰浆咖喱味”。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流行的“麻辣”“重盐”“焦糖甜”等口味在东南亚接受度较低(如2023年泰国市场麻辣零食销售额占比不足5%)。例如,印尼消费者对“甜辣平衡”的需求极高,当地知名品牌Mamee的“甜辣干脆面”销售额占其总营收的35%;而中国品牌若直接将“麻辣香菇脆”引入印尼,可能因“过于辛辣”导致消费者流失。
- 食材选择:本地特色原料优先
东南亚消费者对“本土食材”的认同感强,偏好使用椰浆、香茅、柠檬叶、鱼露、虾酱等原料的零食。例如,泰国的“椰浆米饼”、马来西亚的“香茅薯片”均为当地爆款产品。万辰集团的“含羞草”品牌以食用菌(如金针菇、蟹味菇)为核心原料,需结合东南亚食材进行创新,如推出“椰浆香菇脆”“香茅蟹味菇条”等产品,增强本地消费者的熟悉感。
- “halal”认证:进入穆斯林市场的“通行证”
东南亚约40%的人口为穆斯林(如印尼穆斯林占比约87%、马来西亚约61%),“halal”(符合伊斯兰教规)认证是零食产品的强制要求。未获得halal认证的产品无法进入当地主流渠道(如印尼的超市、便利店),甚至会引发消费者反感。例如,2022年某中国品牌因“未标注halal”被印尼FDA下架,损失超过1000万元。万辰集团需提前布局halal认证(如通过印尼的Majelis Ulama Indonesia (MUI)或马来西亚的Jabatan Kemajuan Islam Malaysia (JAKIM)认证),并在包装上显著标注“halal”标识。
(二)渠道特征:传统与电商的“双轨融合”
东南亚零食渠道的核心逻辑是**“传统渠道为基,电商渠道为翼”**,与中国市场“电商主导、线下补充”的格局差异显著。
- 传统渠道: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
东南亚的传统渠道包括warung(印尼小杂货店)、pasar malam(马来西亚夜市)、街头摊档等,这些渠道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是零食销售的主要场景。例如,印尼的warung数量超过300万家,覆盖90%以上的农村地区;马来西亚的pasar malam(夜市)日均客流量可达10万人次,零食销售额占比约40%。万辰集团需通过本地经销商体系渗透传统渠道,如与印尼的“Alfamart”(连锁便利店)、马来西亚的“7-Eleven”合作,将产品引入这些高频消费场景。
- 电商渠道:增长迅猛但竞争激烈
东南亚电商市场(如Shopee、Lazada)近年来快速增长(2024年东南亚电商销售额约12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18%),但零食电商渗透率仍较低(约25%),且竞争集中于本地品牌(如印尼的“Indofood”、泰国的“Oishi”)。万辰集团需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如Shopee、Lazada) 开展精准营销,例如通过TikTok influencer(泰国的“@Pimtha”、印尼的“@Ria Ricis”)推广“含羞草”的健康零食(如“低卡香菇脆”),针对年轻消费者(18-35岁占电商用户的70%)强调“天然、健康”的产品卖点。
(三)政策法规:认证与贸易壁垒的“合规门槛”
东南亚各国的食品法规与贸易政策差异较大,需提前布局以规避风险。
- 食品卫生标准:严格且本地化
东南亚各国均有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如新加坡的Agri-Food & Veterinary Authority (AVA) 要求零食产品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低于100 CFU/g;泰国的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要求“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泰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如人工色素的使用限制)。万辰集团需建立本地化质量控制体系,例如在东南亚设立检测实验室,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标准。
- 进口关税与贸易壁垒
东南亚部分国家对零食进口设置高关税,如印尼对“油炸食品”征收20%的进口关税,马来西亚对“饼干”征收15%的关税。此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许可证、配额限制)也较为常见(如泰国对“水果干”实行进口配额管理)。万辰集团可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例如在印尼的雅加达或泰国的曼谷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印尼制造业工人月薪约200-300美元)和原材料(如椰浆、香茅),规避进口关税。
(四)文化社交:“分享型”与“节日化”的消费场景
东南亚零食消费的社交属性远强于中国,需结合当地文化调整产品设计与营销。
- 社交场景:“分享型”包装需求
东南亚消费者习惯在下午茶(如马来西亚的“teh tarik时间”)、家庭聚会、节日庆典 等场景分享零食,因此偏好“小包装、易分享”的产品(如印尼的“krupuk”(虾片)采用100g小包装,适合家庭分享)。万辰集团需调整包装策略,例如将“含羞草”的“香菇脆”从“200g家庭装”改为“50g独立小包装”,并设计“东南亚风情”的包装(如采用印尼的“巴迪克”图案、泰国的“大象”元素),增强产品的“本地化认同”。
- 节日因素:应节产品的“营销契机”
东南亚的传统节日(如印尼的“开斋节”、泰国的“宋干节”、马来西亚的“ Hari Raya Aidilfitri”)是零食消费的高峰期(如开斋节期间印尼零食销售额增长约30%)。万辰集团需推出应节产品,例如在开斋节期间推出“椰浆味香菇脆”(符合穆斯林的饮食习俗),并结合“节日促销”(如买一送一、满减活动),吸引家庭消费者。
三、结论与建议
万辰集团进军东南亚市场需围绕**“本地化”** 核心,从以下方面制定策略:
- 产品调整:优化口味(酸辣甜咸复合化)、融入本地食材(椰浆、香茅)、获得halal认证;
- 渠道布局:依托传统渠道(warung、夜市)渗透下沉市场,通过跨境电商(Shopee、Lazada)覆盖年轻消费者;
- 政策合规:建立本地化质量控制体系,规避食品卫生标准与贸易壁垒;
- 文化适配:设计“分享型”包装,推出应节产品,利用社交媒体开展精准营销;
- 本地化生产: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降低成本并规避进口关税。
通过以上策略,万辰集团可有效适应东南亚零食消费习惯差异,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实现国际化布局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