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创远信科(688602.SH)2025年研发投入3613万元,占营收8.28%的战略意义,涵盖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及CDMO业务的技术布局与风险提示。
创远信科(688602.SH)是一家深耕精细化学品领域的创新技术驱动型企业,主要从事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有机硅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新药CDMO业务。公司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定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旨在通过技术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中报)公司研发支出(rd_exp)为3613.0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4.36亿元)的8.28%。这一研发强度在精细化学品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平均研发强度约5%-7%),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研发投入主要以费用化支出为主(2025年中报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未披露资本化研发支出(如专利、技术成果等)的具体金额。但从资产负债表[0]看,公司无形资产(intan_assets)余额为6862.53万元,主要为研发形成的专利及技术使用权,说明研发投入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
由于公开数据未披露专利数量、新产品收入占比等产出指标(网络搜索未获取到相关信息[1]),暂无法直接评估研发投入的转化效率。但从业务布局看,公司在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端领域的研发投入,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缓解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的价格压力(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4944.52万元,主要因产品单价承压[0])。
精细化学品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技术壁垒。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可提升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应对国际巨头(如巴斯夫、陶氏化学)的竞争。
公司研发投入向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药CDMO等新兴领域倾斜,符合“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升级趋势。例如,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可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新药CDMO业务则可借助医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实现业绩多元化。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3613万元)接近同期营业利润(3536.80万元),研发投入的增加短期内会挤压利润空间。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研发投入的回报周期延长。
精细化学品领域的研发需要长期积累,且存在技术失败的风险。若研发项目未能取得突破,可能导致研发投入浪费。
创远信科的研发投入(8.28%的强度)符合其“创新技术驱动型”的定位,有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但需关注研发投入的效率及短期利润压力。未来,若公司能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新产品收入(如新能源电池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研发项目的进展(如专利申请、新产品推出)及新兴领域的业绩贡献,以评估研发投入的长期价值。
注: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搜索[1],未包含2022-2024年完整研发投入数据(网络搜索未获取到),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数据及行业对比,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