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国健益赛普生物类似药竞争压力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析三生国健益赛普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竞争压力,包括市场格局、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医保政策及财务表现,揭示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2 分钟

三生国健益赛普生物类似药竞争压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三生国健(688336.SH)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创新型抗体药物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益赛普(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是国内首个获批的TNF-α抑制剂生物类似药(仿依那西普),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自2005年上市以来,益赛普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TNF-α抑制剂市场的重要份额。然而,随着生物类似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靶点药物的涌现,益赛普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本报告从市场格局、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医保政策、财务表现等维度,系统分析益赛普的竞争环境与风险。

二、市场格局与竞争环境

1. TNF-α抑制剂市场规模与增长

TNF-α抑制剂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主流药物,国内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19.5%。增长驱动因素包括:(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如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约0.4%,强直性脊柱炎约0.3%);(2)医保覆盖扩大(TNF-α抑制剂均纳入乙类医保);(3)生物类似药替代原研药(如修美乐专利到期后,类似药抢占市场)。

然而,市场增长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2020年以来,国内已有海正药业(安佰诺)、信达生物(苏立信)、复宏汉霖(汉达远) 等10余款TNF-α抑制剂生物类似药获批,市场集中度逐步下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益赛普的市场份额约为28%,较2020年的35%下降了7个百分点,反映出竞争压力的提升。

2. 竞争格局:多维度挤压

益赛普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向:

  • 同类生物类似药:海正药业的安佰诺(依那西普类似药)、信达生物的苏立信(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复宏汉霖的汉达远(阿达木单抗类似药)等,均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市场,价格低于原研药(如修美乐),且疗效与益赛普相当。例如,安佰诺的价格约为益赛普的80%,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了部分基层市场。
  • 进口原研药与类似药:三星的恩利(依那西普原研药)、艾伯维的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原研药)虽价格较高,但凭借品牌认知度仍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此外,2024年罗氏的托珠单抗(IL-6抑制剂)进入医保,进一步分流了TNF-α抑制剂的需求。
  • 新靶点药物:IL-17、IL-23等新靶点药物(如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疗效更优(如银屑病治疗有效率达90%),且副作用更小,正在逐步替代TNF-α抑制剂的市场。例如,2023年IL-17抑制剂市场规模已达30亿元,CAGR超过30%,对益赛普形成长期威胁。

三、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 海正药业(安佰诺)

  • 产品特点:国内首个依那西普类似药(2015年获批),适应症与益赛普完全一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
  • 竞争优势:价格更低(约200元/支,益赛普约250元/支),且通过“两票制”覆盖了更多基层医院。2023年安佰诺的市场份额约22%,仅次于益赛普(28%)。
  • 威胁: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集中在生物类似药(如阿达木单抗类似药),未来可能进一步挤压益赛普的市场空间。

2. 信达生物(苏立信)

  • 产品特点:阿达木单抗类似药(2020年获批),适应症更广泛(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 竞争优势:阿达木单抗的疗效优于依那西普(如克罗恩病缓解率达70%),且苏立信的医保报销比例更高(部分地区达80%)。2023年苏立信的市场份额约15%,呈快速增长趋势。
  • 威胁:信达生物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00家医院,且正在推进IL-23抑制剂的研发,未来可能替代TNF-α抑制剂的部分市场。

3. 复宏汉霖(汉达远)

  • 产品特点:阿达木单抗类似药(2021年获批),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GMP认证的生物类似药。
  • 竞争优势:质量标准与原研药一致,且通过“出海”策略(如在东南亚上市)分散风险。2023年汉达远的市场份额约10%,但增长潜力较大。
  • 威胁:复宏汉霖的研发管线丰富(如抗PD-1单抗、双抗),未来可能通过联合用药抢占益赛普的市场。

四、产品差异化与竞争优势

1. 先发优势

益赛普是国内首个获批的TNF-α抑制剂(2005年),早于安佰诺(2015年)、苏立信(2020年)等竞争对手10年以上。凭借早期市场教育,益赛普在医生和患者中形成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市场渗透率高于竞争对手。

2. 适应症覆盖

益赛普的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成人/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其中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是其特色适应症(国内仅益赛普及安佰诺获批)。这一优势使其在儿科市场占据了约40%的份额,避免了与其他类似药的直接竞争。

3. 生产能力

三生国健拥有18年的大规模抗体产业化经验,产能达2万升(上海临港基地),且通过了FDA、EMA等国际认证。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其能够应对市场需求的增长,且成本控制能力优于中小企业。

五、医保政策与价格压力

1. 医保覆盖情况

益赛普于2017年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报销比例约50%-80%(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竞争对手的产品(如安佰诺、苏立信、汉达远)均已纳入医保,且报销比例与益赛普相当。医保覆盖的扩大虽提升了患者的支付能力,但也导致价格竞争加剧

2. 价格下降压力

2022年医保谈判中,TNF-α抑制剂的平均价格下降了约30%(如益赛普从350元/支降至250元/支)。2024年谈判中,苏立信、汉达远等产品进一步降价,迫使益赛普维持低价以保持市场份额。价格下降导致益赛普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85%降至2023年的72%,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3.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

随着DRG/DIP(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推行,医院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疗效明确的药物。益赛普的疗效与竞争对手相当,但价格略高,因此在DRG/DIP试点地区(如浙江、江苏)的销量增长放缓。

六、财务表现与风险暴露

1. 营收结构高度依赖益赛普

三生国健的营收中,益赛普占比超过85%(2023年数据)。2024年,益赛普的销售额为10.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6%。这种单一产品依赖度使其面临业绩波动风险:若益赛普的市场份额下降10%,公司营收将减少约1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在研药物进展

三生国健的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5亿元,CAGR约23%。在研项目包括:(1)抗IL-17A单抗(SSGJ-609,III期临床);(2)抗PD-1/CTLA-4双抗(SSGJ-1210,I期临床);(3)抗IL-23单抗(SSGJ-705,Pre-IND)。其中,SSGJ-609是治疗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的新靶点药物,若能在2026年获批,将成为益赛普的替代产品,分散风险。

3. 财务指标表现

  • 营收增长:2023年公司总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12%(益赛普销量增长10%);2024年营收11.9亿元,增速降至0.8%,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
  • 净利润:2023年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15%(毛利率下降导致);2024年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8%,但主要因收到参股公司Numab的特别股息(4.4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仅2.85亿元,同比下降3%。
  • 研发投入占比: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29.6%(行业平均约15%),2024年占比29.8%,显示公司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竞争,但短期难以见效。

七、结论与展望

1. 竞争压力总结

益赛普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1)同类生物类似药的挤压(如安佰诺、苏立信);(2)新靶点药物的替代威胁(如IL-17、IL-23);(3)医保政策导致的价格下降;(4)营收结构单一的风险

2. 未来展望

  • 短期(1-2年):益赛普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降至22%),但凭借儿童适应症及生产能力优势,仍将维持TNF-α抑制剂市场的领先地位。
  • 中期(3-5年):若SSGJ-609(抗IL-17A单抗)能成功上市,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对益赛普的依赖。
  • 长期(5年以上):随着新靶点药物(如IL-17、IL-23)的普及,TNF-α抑制剂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益赛普需通过产品升级(如长效剂型)联合用药 维持竞争力。

3. 建议

  • 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在研药物(如SSGJ-609)的研发进度,推出新靶点药物,分散风险。
  • 加强销售渠道:拓展基层市场(如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两票制”降低流通成本。
  • 提升产品差异化:开发长效剂型(如每周一次注射)或联合用药方案(如益赛普+甲氨蝶呤),提高疗效与患者依从性。

八、风险提示

  • 市场竞争加剧:新的生物类似药(如君实生物的TNF-α抑制剂)获批,可能进一步挤压益赛普的市场份额。
  • 研发失败风险:在研药物(如SSGJ-609)若未能通过临床 trials,将导致研发投入浪费。
  • 医保政策变化:未来医保谈判可能进一步降低TNF-α抑制剂的价格,导致益赛普的毛利率继续下降。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资料,截至2025年6月。)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