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万辰集团(300972.SZ)量贩零食业务开店速度放缓的原因及影响,揭示其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战略逻辑,解读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万辰集团(300972.SZ)作为国内食用菌龙头企业与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好想来”的运营商,其业务布局涵盖农业产业化与消费零售两大板块。近年来,市场关注其零食连锁门店的扩张速度是否放缓。本文结合公司财务数据、业务战略及市场反应,从多维度分析开店速度放缓的背景、影响及潜在逻辑。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万辰集团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2023-2024年,“好想来”门店扩张速度较快(2024年门店数量同比大幅增长),但2025年以来,市场传闻其开店速度有所放缓。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约50%,基于2024年全年收入300-330亿元估算),其中量贩零食业务收入占比约85%(估算值)。尽管开店速度放缓,但收入仍保持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单店效益的提升:
单店效益的提升抵消了开店速度放缓对总收入的影响,说明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战略调整初见成效。
开店速度放缓的核心影响体现在成本结构优化与净利润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34.36亿元(同比2024年末的22.09亿元增长55.5%),现金流状况充裕。这意味着公司具备继续扩张的资金能力,但选择放缓开店速度,更多是战略选择而非资金约束。
量贩零食行业竞争加剧(如“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等品牌扩张),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万辰集团放缓开店速度,可避免与竞争对手在低线市场的过度争夺,转而优化门店布局(如聚焦核心城市、调整门店密度),提升市场份额的质量。
“好想来”品牌已具备全国知名度,门店数量的增长边际效应递减。公司将战略重心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新店的前期投入(如租金、装修、人员)会拖累短期利润。放缓开店速度可减少短期成本压力,将资金用于提升现有门店的盈利能力(如增加营销投入、优化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利润增长与规模扩张”的平衡。
近30天(2025年8月-9月),公司股价从170.45元/股上涨至174.24元/股,涨幅约2.2%(券商API数据[0])。市场对开店速度放缓的反应较为平淡,主要因净利润增长(+200%)抵消了市场对扩张速度的担忧。
万辰集团放缓开店速度,是战略调整的结果,而非业务收缩。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现有门店的盈利能力,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财务数据显示,这一调整已取得成效(净利润增长、成本下降),市场反应平稳。未来,公司有望通过“质量型扩张”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量贩零食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