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金科股份(000656.SZ)2025年资产质量:存货占比超50%、周转需41年,货币资金仅覆盖8.46%短期负债,资产负债率114.14%资不抵债,揭示破产重整与减值风险。
金科股份作为国内老牌房地产企业,近年来受行业调控、市场下行及自身债务问题影响,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公开信息,从资产结构、流动性、资产减值风险、偿债能力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资产质量现状及潜在风险。
截至2025年6月末,金科股份总资产为1757.5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高达78.4%(1377.60亿元),非流动资产占比仅21.6%(379.90亿元)。流动资产中,存货是核心构成项,余额达893.5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64.8%,占总资产的50.8%。存货主要为未售商品房及开发中项目,反映公司仍有大量存量房产待消化。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是衡量存货流动性的关键指标。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21.46亿元,存货余额为893.55亿元,存货周转率仅0.024次/年(即周转一次需约41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0.3-0.5次/年)。这一数据暴露了公司存货积压严重、去化能力极差的问题,主要因市场需求疲软、项目停工(部分项目因债务逾期无法推进)及销售策略失效所致。
非流动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162.94亿元)、固定资产(21.18亿元)及无形资产(1.40亿元)占比较高,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值风险。例如,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对子公司的投资,部分子公司因无力清偿债务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如少数子公司被债权人申请折价拍卖),导致该类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37.96亿元,而短期负债(流动负债)高达448.71亿元,货币资金/短期负债比率仅8.46%,远低于行业警戒线(通常需≥20%)。这意味着公司无法用现有货币资金覆盖短期债务,短期偿债能力极度薄弱。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9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成本支出仍较高),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30亿元**(因处置资产收到的现金不足以覆盖投资支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0006亿元**(因融资渠道收缩,仅通过少量借款维持运营)。三者合计,总现金流量净额为-5.78亿元,说明公司现金流入完全无法覆盖流出,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剧。
如前所述,公司存货主要为未售房产,因市场需求低迷,变现周期极长。即使降价销售,也可能导致存货跌价损失(202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达23.87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占比约60%),进一步削弱资产的流动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23.87亿元,占总资产的1.36%,主要包括: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减值风险仍在扩大: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负债高达2006.04亿元(流动负债448.71亿元+非流动负债1557.33亿元),而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62.2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4.14%(总负债/总资产),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净资产为负)。这意味着公司的资产价值不足以覆盖全部债务,债权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高达25.87亿元(主要为利息支出),而同期净利润为**-74.40亿元**,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支出)为-2.88(EBIT为-73.87亿元),说明公司无法用盈利覆盖利息支出,利息支付完全依赖借款或资产处置,进一步加剧债务负担。
公司及重庆金科(核心子公司)已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但进展缓慢。例如,将子公司股权转让给破产服务信托、转增股票至管理人证券账户等工作仍在推进中,尚未完成债权兑付。重整过程中,公司需处置大量资产以偿还债务,这将导致资产规模进一步收缩,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金科股份资产质量极差,主要表现为:
对于投资者而言,金科股份的资产质量已严重恶化,投资风险极高,建议规避该标的。对于债权人而言,需密切关注公司重整进展,尽可能通过债权申报维护自身利益。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需加快重整步伐,处置低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如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流动性压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公开披露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