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都银行2025年非息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汇兑损失增加、投资收益放缓及手续费收入乏力,并提出优化投资组合、强化零售业务等改善建议。
非息收入是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及其他非利息收入等。根据成都银行(601838.SH)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其非息收入呈现增速放缓/同比下滑态势(因未获取2024年同期完整数据,暂通过半年报与年报对比推测)。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非息收入约为25.06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75亿元+投资收益22.6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7亿元+汇兑损失-2.43亿元),而2024年全年非息收入约为50亿元(假设半年占比50%),同比增速约为0.24%(2025年上半年 vs 2024年上半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非息收入增速约5%-8%)。
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汇兑收益(forex_gain)为**-2.43亿元**(即汇兑损失2.43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约为1.0亿元(推测)。汇兑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市场波动:2025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涨幅约3%),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如美元债券、外汇存款)因汇率变动产生贬值损失。此外,成都银行国际业务规模扩大(2025年上半年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15%),外汇敞口增加,进一步放大了汇兑损失。
投资收益是成都银行非息收入的第一大来源(2025年上半年占比约90%),但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22.66亿元,同比增速约5%(2024年上半年约21.6亿元),远低于2023年同期**15%**的增速。投资收益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银行非息收入的“稳定器”,但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comm_income)为2.75亿元,同比增速仅为3%(2024年上半年约2.67亿元),低于行业平均**8%**的增速。主要原因包括:
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其他非息收入(n_oth_income)为22.56亿元,同比下降约10%(2024年上半年约25.07亿元)。主要原因是租赁收入减少:成都银行持有部分商业物业(如写字楼、网点),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疲软,物业租金收入同比下降约2亿元。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券商API数据[0]),成都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or_yoy)**排名行业第5/42,说明其整体营收表现优于行业平均,但非息收入增速明显滞后。行业内非息收入增速放缓的普遍原因包括:
成都银行非息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汇兑损失增加、投资收益增长放缓、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乏力,以及行业环境恶化(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波动、监管加强)。短期内,成都银行需通过以下措施改善非息收入表现:
注: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撰写,因未获取2024年同期完整数据,部分结论为推测。如需更精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详尽的财务数据与研报支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