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辉科技海外储能布局进展分析报告
一、引言
能辉科技(301046.SZ)作为以光伏电站设计、系统集成及投资运营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服务商,近年来逐步拓展储能等新兴业务。随着全球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35%,其中海外市场占比约60%[0]),公司海外储能布局的进展备受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战略定位、业务协同、财务表现、挑战与机遇等角度,对其海外储能布局进展进行系统分析。
二、海外储能布局的战略定位
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及公开披露,储能业务已被纳入公司“光伏+储能+新兴技术”的核心战略框架[0]。公司明确将海外储能市场作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目标是通过光伏系统集成的客户资源(如国家电力投资、中国电建、中广核等),拓展储能系统的海外销售与服务。
从管理层表述来看,总经理温鹏飞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储能业务是公司未来3-5年的重点拓展方向,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地区,因光伏装机量增长带来的储能需求,是公司的核心目标市场。”这表明海外储能已上升至公司战略层面,而非短期尝试。
三、海外储能布局的业务协同
能辉科技的海外储能布局并非独立推进,而是与现有光伏业务形成强协同效应:
- 客户资源协同:公司在光伏系统集成领域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如中国电建、中广核、国家能源投资等,这些客户在海外(如东南亚、非洲)有大量光伏项目,需要配套储能系统。公司可通过现有客户渠道,直接切入海外储能市场。例如,2024年公司与中国电建合作的越南某光伏电站项目,配套了10MW/20MWh的储能系统,这是公司海外储能的首个落地项目[0]。
- 技术协同:光伏电站的设计与系统集成经验,为储能系统的配置(如容量测算、充放电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公司自主研发的“光伏-储能协同控制平台”,可实现光伏出力与储能系统的动态匹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一技术在海外项目中具有竞争力[0]。
- 资源协同:公司在光伏项目中的工程管理经验(如海外项目的合规性、供应链管理),可复制到储能项目中,降低海外拓展的成本与风险。例如,公司在贵州省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中积累的储能配套经验,已应用于泰国某类似项目[0]。
四、海外储能布局的财务表现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海外储能业务的财务数据,但结合2024年及2025年的财务表现,可推测其海外储能业务的贡献逐步提升:
- 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半年报预告显示,“储能等新兴业务开始贡献收入和利润”,其中海外储能项目收入约占储能业务总收入的30%[0]。尽管这一比例不高,但标志着海外储能业务已从研发进入商业化阶段。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8.99亿元,同比增长15%(2024年上半年为7.82亿元)[0]。其中,储能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2%(约1.0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有所提升。结合管理层对海外市场的重视,推测海外储能收入占储能业务的比例可能进一步提高至40%左右(约4300万元)。
- 利润贡献: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2877万元,同比增长22%(2024年上半年为2360万元)[0]。储能业务的毛利率约为25%(高于光伏业务的18%),因此海外储能业务的利润贡献可能高于收入占比,约占净利润的15%(约430万元)。
五、海外储能布局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储能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能辉科技作为后进入者,面临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的压力。
- 供应链与合规风险:海外项目的供应链(如电池、逆变器)依赖进口,可能受到关税、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不同国家的储能政策(如补贴、并网标准)存在差异,增加了项目的合规成本。
- 技术迭代压力:储能技术(如电池容量、循环寿命)更新较快,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竞争力。
(二)机遇
- 全球储能市场增长:根据BNEF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到200GW,其中海外市场占比约65%[0],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公司的客户(如中国电建、中广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项目,公司可借助这一倡议,拓展海外储能业务。
- 光伏与储能的协同需求:随着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储能系统作为光伏电站的配套设施,需求将持续增加,公司的“光伏+储能”模式具有天然的协同优势。
六、结论与展望
能辉科技的海外储能布局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通过与光伏业务的协同,逐步积累了海外项目经验与客户资源。尽管面临市场竞争与合规风险,但全球储能市场的增长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若公司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376万元,同比增长12%[0]),提升技术竞争力,并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海外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增长极。预计2025年海外储能收入占比将提升至40%左右,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披露及行业研究机构,因海外储能业务未单独披露,部分内容为合理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