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调价助手”引发监管约谈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事件背景概述
携程作为国内在线旅游(OTA)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推出的“调价助手”工具近期引发监管部门约谈。该工具主要面向合作酒店商家,声称可通过算法分析市场需求、用户行为、竞争环境等数据,为酒店提供动态定价建议,帮助商家优化房价策略、提升收益。然而,这一工具的运作逻辑与市场影响引发了监管关注,最终导致约谈事件发生。
二、引发监管约谈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算法滥用与不公平竞争风险
“调价助手”的核心功能是基于算法的动态定价,其背后依赖携程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如搜索、预订、浏览行为)、市场需求数据(如节假日、展会等事件性需求)以及竞争对手价格数据。若算法设计不当或使用过度,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 价格歧视与“大数据杀熟”:若算法通过用户画像(如消费能力、忠诚度、浏览历史)实施差异化定价,可能导致相同产品对不同用户呈现不同价格,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的“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数据,携程在国内OTA市场的份额约为42%,处于支配地位[0]。若“调价助手”强制酒店使用其定价策略,或通过算法挤压中小酒店的利润空间(如要求酒店设置最低价格或跟随携程推荐的高价),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
(二)消费者权益受损: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受侵害
- 价格透明度不足:“调价助手”的动态定价逻辑未充分向消费者披露,消费者无法了解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是否因自身行为数据被算法分析),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价格波动幅度过大:若算法基于短期需求波动(如某时段搜索量骤增)快速上调价格,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面临大幅涨价,影响消费体验。例如,有消费者反映,某酒店在节假日通过“调价助手”将价格从300元/晚涨至1200元/晚,涨幅达300%,引发大量投诉[1]。
(三)商家依赖与行业竞争格局扭曲
- 商家过度依赖:“调价助手”整合了携程的流量、数据与算法优势,酒店商家为了获得更多曝光和订单,可能被迫使用该工具,导致其定价自主权丧失。例如,某中小酒店老板表示,若不使用“调价助手”,携程会降低其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导致订单量下降50%以上[2]。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酒店集团(如华住、锦江)有能力开发自己的定价系统,而中小酒店只能依赖携程的“调价助手”,这可能加剧行业分化,导致中小酒店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违反《反垄断法》第六条“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立法目的。
(四)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调价助手”的运作依赖大量用户数据(如身份证信息、消费记录、地理位置),若携程未充分保障数据安全,或未经用户同意将数据用于定价,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例如,有用户反映,其在携程搜索某酒店后,该酒店的价格立即上涨,怀疑是携程将其搜索数据用于“调价助手”的定价策略[3]。
三、事件的市场影响与监管趋势
(一)对携程的影响
- 品牌形象受损:监管约谈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携程的信任度下降,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如Z世代)更关注平台的公平性与透明度[0]。
- 业务调整成本:携程可能需要修改“调价助手”的算法逻辑,增加价格透明度,这将增加技术研发与合规成本。例如,若要求披露定价因素,携程需要重新设计用户界面,增加数据解释功能。
(二)对行业的影响
- 竞争格局重塑:监管约谈可能促使其他OTA平台(如飞猪、美团旅行)调整其定价工具,避免类似问题。例如,飞猪已宣布将推出“透明定价”功能,向消费者披露价格波动的原因[4]。
- 行业规范完善:监管部门可能出台更严格的OTA定价规则,例如要求平台披露定价算法的核心逻辑、限制价格波动幅度、保障商家定价自主权等。
(三)监管趋势
- 算法监管强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监管部门将更加关注算法的公平性与透明度。例如,欧盟已出台《人工智能法案》,要求高风险AI系统(如定价算法)必须进行合规评估[5]。
- 平台经济规范深化:国内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平台经济的规范化,重点关注垄断行为、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等领域。例如,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将算法滥用纳入反垄断监管范围[6]。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携程“调价助手”引发监管约谈的核心原因是其算法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受损、数据安全等问题,违反了《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这一事件反映了平台经济发展中“算法权力”与“监管权力”的冲突,也凸显了监管部门对平台经济公平性与透明度的重视。
(二)建议
- 企业层面:携程应加强算法的合规性设计,增加价格透明度,保障消费者与商家的知情权。例如,在“调价助手”中增加“定价因素”模块,向消费者披露价格波动的原因(如市场需求、节假日、库存情况);向商家提供更多定价选项,保障其自主权。
- 监管层面:监管部门应出台更具体的OTA定价规则,明确算法使用的边界。例如,规定价格波动的上限(如24小时内涨幅不超过50%)、要求平台披露算法的核心逻辑、建立商家投诉机制等。
- 消费者层面: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若发现价格欺诈或不公平交易行为,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如12315热线)。同时,消费者可选择使用“透明定价”功能的平台,推动行业进步。
参考文献
[0] 艾瑞咨询. (2024).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报告.
[1] 中国消费者报. (2025). 携程“调价助手”引发价格投诉.
[2] 界面新闻. (2025). 中小酒店依赖携程“调价助手”:自主权丧失的困境.
[3] 澎湃新闻. (2025). 用户投诉携程“大数据杀熟”:搜索后价格立即上涨.
[4] 飞猪官网. (2025). 飞猪推出“透明定价”功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5] 欧盟委员会. (2024). 人工智能法案.
[6]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2024).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