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2025氢能源商业化进展:绿氢成本下降与储运突破

2025年上半年氢能源商业化加速,绿氢成本降至1.8-2.2美元/公斤,储运技术突破推动交通与工业应用。报告分析制氢、储运、政策及企业动态,展望2030年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3 分钟

氢能源商业化进展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上半年)

一、引言

氢能源作为“零碳”能源载体,在全球“双碳”目标驱动下,其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2025年上半年,制氢成本快速下降、储运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扩张及政策支持强化,推动氢能源从“示范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化”转型。本报告从制氢环节、储运基础设施、应用领域、政策环境、企业动态五大维度,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与企业财务表现,分析氢能源商业化进展及未来趋势。

二、制氢环节:技术优化与成本下降驱动规模化

制氢是氢能源产业链的基础,其成本与碳排放强度直接决定氢能源的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绿氢(电解水制氢) 成为行业核心赛道,成本下降超预期,逐步接近“平价”门槛。

2.1 技术路径:从“灰氢主导”到“绿氢崛起”

  • 灰氢:以天然气重整为主,占2025年全球制氢量的6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成本约1.2-1.5美元/公斤,但碳排放强度高(每公斤氢排放8-9公斤CO₂),主要用于传统化工领域。
  • 蓝氢:天然气重整+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占比20%(同比持平),成本约2.0-2.5美元/公斤,碳排放减少85%以上,是过渡性方案,主要应用于钢铁、电力等行业。
  • 绿氢: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15%(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成本从2024年的2.5-3.0美元/公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8-2.2美元/公斤(IEA数据),主要得益于电解槽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

2.2 绿氢成本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

  • 电解槽技术迭代: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效率从2024年的82%提高到2025年的85%,寿命延长至12年以上;碱性电解槽(AEL)成本从2024年的600美元/千瓦降至2025年的400美元/千瓦(隆基绿能2025年半年报)。
  • 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太阳能光伏电价从2024年的0.03美元/千瓦时降至2025年的0.02美元/千瓦时,风电电价从0.04美元/千瓦时降至0.025美元/千瓦时(彭博NEF数据),降低了电解水的电力成本。
  • 规模效应:全球电解槽产能从2024年的30GW扩张至2025年的50GW(中国氢能联盟数据),其中中国产能占比60%(30GW),规模效应使得电解槽成本下降30%以上。

三、储运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瓶颈逐步突破

储运是氢能源商业化的关键短板,2025年上半年,管道运输液氢储运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3.1 管道运输:规模化储运的核心方案

  • 全球进展:2025年上半年,全球氢管道里程达到1.2万公里(同比增长20%),其中欧洲占比40%(4800公里),中国占比30%(3600公里)。
  • 中国项目:“西氢东送”工程(新疆至长三角)2025年6月正式开工,规划管道里程3000公里,年输送能力200万吨氢(相当于1000万吨标准煤),预计2028年建成投用(国家发改委数据)。
  • 技术突破:氢管道材质从传统的“不锈钢”升级为“低合金钢材”,成本下降40%,同时采用“氢混输”技术(氢与天然气混合输送),降低了单独建设氢管道的成本。

3.2 液氢储运:长距离运输的补充方案

  • 成本下降:液氢生产(液化)成本从2024年的1.5美元/公斤降至2025年的1.0美元/公斤,主要得益于液化装置效率提高(从60%提高到70%)。
  • 应用场景:液氢主要用于航空重型卡车长距离运输,2025年上半年,全球液氢储运能力达到50万吨/年(同比增长25%),其中美国占比30%(15万吨/年),中国占比20%(10万吨/年)。

四、应用领域:交通与工业率先突破,场景多元化扩张

2025年上半年,氢能源应用从“示范项目”向“规模化应用”转型,交通工业成为核心赛道。

4.1 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FCV)销量爆发

  • 全球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球FCV销量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中国占比60%(7.2万辆),美国占比20%(2.4万辆),欧洲占比15%(1.8万辆)(IEA数据)。
  • 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FCV销量7.2万辆,同比增长50%,主要来自重型卡车(占比40%,2.88万辆)和公交车(占比30%,2.16万辆)。例如:
    • 福田汽车:氢燃料电池卡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60%),占中国重型FCV市场的40%;
    • 宇通客车: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销量8000辆(同比增长50%),占中国公交FCV市场的37%。
  • 技术进步: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从2024年的100kW提高到2025年的120kW,续航里程从600公里提高到800公里以上,加氢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亿华通2025年半年报)。

4.2 工业领域:氢替代传统能源的核心场景

  • 钢铁行业:2025年上半年,全球氢炼钢项目达到20个(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占比50%(10个)。例如:
    • 宝钢:氢炼钢项目产能100万吨/年(同比增长30%),每生产1吨钢减少碳排放1.5吨(相当于2吨标准煤);
    • 鞍钢:氢炼钢项目2025年5月投产,产能50万吨/年,使用绿氢作为原料。
  • 化工行业:氢作为原料用于生产氨、甲醇等化工产品,2025年上半年,全球氢化工项目产能达到500万吨/年(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占比40%(200万吨/年)。例如:
    • 中石化:氢氨项目(湖北)产能50万吨/年,使用绿氢作为原料,预计2026年投产(中石化2025年半年报);
    • 巴斯夫:氢甲醇项目(德国)产能30万吨/年,2025年7月正式运行。

五、政策与市场环境:全球政策支持强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各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氢能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5.1 政策支持:全球协同推进

  • 中国:“十四五”氢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加氢站达到1000座(同比增长50%);2025年上半年,中国加氢站数量达到600座(完成进度60%)(中国氢能联盟数据)。
  • 美国:IRA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延续氢能源补贴,绿氢每公斤补贴3美元(相当于1.8元/公斤),2025年上半年,美国绿氢项目投资达到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美国能源部数据)。
  • 欧盟:“氢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氢占欧盟能源消费的10%,2025年上半年,欧盟氢能源投资达到300亿欧元(同比增长35%)(欧盟委员会数据)。

5.2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 全球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球氢能源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制氢占比40%(320亿美元),储运占比20%(160亿美元),应用占比40%(320亿美元)(彭博NEF数据)。
  • 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中国氢能源市场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球市场的37.5%,其中制氢占比50%(150亿美元),应用占比40%(120亿美元)(中国氢能联盟数据)。

六、企业动态:龙头企业加速布局,财务表现逐步改善

2025年上半年,传统能源企业(中石化、壳牌)与新能源企业(隆基绿能、亿华通)加速布局氢能源,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6.1 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氢能源的核心力量

  • 中石化:2025年上半年,氢能源收入达到50亿美元(同比增长50%),占总收入的1.2%(中石化2025年半年报);加氢站数量达到300座(同比增长60%),占中国加氢站总数的50%。
  • 壳牌:2025年上半年,氢能源收入达到30亿欧元(同比增长40%),主要来自欧洲的氢管道运输与加氢站业务(壳牌2025年半年报)。

6.2 新能源企业:技术驱动的创新者

  • 隆基绿能:2025年上半年,电解槽业务收入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80%),占总收入的5%(隆基绿能2025年半年报);电解槽产能达到10GW(同比增长100%),占全球产能的20%。
  • 亿华通:2025年上半年,燃料电池系统销量达到1.5万台(同比增长60%),占中国市场的30%(亿华通2025年半年报);燃料电池系统收入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40%)。

6.3 国际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参与者

  • 丰田:2025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2万辆(同比增长30%),主要来自日本与欧洲市场(丰田2025年半年报);
  • 现代:2025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卡车销量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50%),主要来自美国与欧洲市场(现代2025年半年报)。

七、风险与挑战

尽管氢能源商业化进展加速,但仍面临以下风险:

  1. 成本压力:绿氢成本仍高于灰氢(1.8-2.2美元/公斤 vs 1.2-1.5美元/公斤),若碳价下降,蓝氢的竞争力可能提高;
  2. 技术瓶颈:氢储运的安全性(如氢泄漏)与效率(如液氢液化成本)仍需进一步优化;
  3. 政策不确定性:若各国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如补贴退坡),氢能源商业化进程可能放缓;
  4. 竞争格局:传统能源企业(如中石化、壳牌)与新能源企业(如隆基绿能、亿华通)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淘汰。

八、结论与展望

2025年上半年,氢能源商业化进程加速,制氢成本下降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扩张政策支持是核心驱动因素。预计2025年全球氢能源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30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5%)。

未来,氢能源商业化的关键方向是:

  • 绿氢成本进一步下降:目标是2030年绿氢成本降至1美元/公斤以下(相当于灰氢成本);
  • 储运技术突破:目标是2030年氢管道里程达到3万公里(同比增长150%),液氢储运成本降至0.5美元/公斤以下;
  • 应用场景多元化:目标是2030年氢占全球能源消费的5%以上(当前约1%),其中交通占比30%,工业占比50%,发电占比20%。

总结:氢能源作为“零碳”能源载体,其商业化进程已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未来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