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存储芯片价格周期走势分析(2020-2025)及未来展望

本报告深入分析DRAM与NAND Flash价格周期,涵盖2020-2025年供需变化、AI与汽车电子需求驱动,预测2025-2027年价格趋势,揭示投资机会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存储芯片价格周期走势分析报告(2020-2025)及未来展望

一、存储芯片价格周期的理论框架

存储芯片(主要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与NAND Flash(闪存))的价格走势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核心驱动逻辑为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失衡。通常,一个完整周期约为3-5年,分为四个阶段:

  1. 上升期:需求增长超过供给扩张,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持续上涨;
  2. 峰值期:供给逐步追上需求,产能过剩压力显现,价格达到顶点;
  3. 下降期:供给过剩加剧,厂商为去库存降价,价格快速下跌;
  4. 谷底期:需求逐步恢复,厂商减产收缩产能,价格企稳回升。

两类产品的周期差异显著:

  • DRAM:由于制程复杂(需高精度晶圆代工)、产能扩张周期长(约2年),价格波动更剧烈(涨幅/跌幅可达50%-100%);
  • NAND Flash:技术进步(如3D NAND层数提升)推动产能快速增长,价格下跌周期更长,但因应用场景更广泛(SSD、手机存储),需求韧性更强。

二、2020-2025年价格走势回顾

(一)DRAM:从疫情暴涨到AI复苏的“V型反转”

  • 2020-2021年:疫情驱动的上涨周期
    新冠疫情催生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游戏等需求,全球PC销量2020年增长13.1%(IDC数据),手机销量亦保持稳定。DRAM需求激增,而供给端因晶圆代工产能紧张(台积电、三星优先满足高端芯片),产能利用率降至80%以下。DRAM平均售价(ASP)从2020年Q1的2.1美元/GB飙升至2021年Q4的5.3美元/GB,涨幅达152%

  • 2022-2023年: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下跌周期
    2022年,全球PC销量同比下降16.2%(Gartner数据),手机销量下降11.3%(Canalys数据),下游需求骤减。同时,三星、SK海力士等厂商2021年的产能扩张(如三星P3工厂投产)逐步释放,DRAM产能利用率跌至60%以下。ASP从2021年Q4的峰值快速下跌至2023年Q3的1.8美元/GB,跌幅达66%

  • 2024-2025年:AI需求驱动的复苏周期
    2024年起,人工智能(AI)服务器需求爆发(全球AI服务器销量增长52%,IDC数据),每台AI服务器需配备8-16颗高容量DRAM(如H100 GPU配套的LPDDR5X),拉动DRAM需求同比增长35%。同时,厂商2023年减产(三星减产20%、SK海力士减产15%)导致供给收缩,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5%以上。2025年Q2,DRAM ASP回升至3.2美元/GB,较2023年谷底上涨78%

(二)NAND Flash:技术进步与需求分化的“缓跌企稳”

  • 2020-2021年:需求拉动的短期上涨
    疫情期间,SSD(固态硬盘)取代HDD(机械硬盘)的趋势加速(全球SSD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45%升至2021年的62%),NAND Flash需求增长28%。ASP从2020年Q1的0.45美元/GB涨至2021年Q2的0.7美元/GB,涨幅达56%

  • 2022-2023年:技术进步导致的产能过剩
    3D NAND技术快速迭代(从128层升至176层),单晶圆产能提升30%以上,而手机、PC需求下滑(2022年全球手机存储需求下降18%),导致NAND Flash产能过剩。ASP从2021年Q2的峰值跌至2023年Q4的0.28美元/GB,跌幅达60%

  • 2024-2025年:需求分化与供给收缩的企稳
    2024年,AI服务器(需大量NAND存储训练数据)与汽车电子(智能座舱存储需求增长40%)成为新需求增长点,而厂商(如美光、长江存储)减产10%-15%,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5%。2025年Q2,NAND Flash ASP企稳至0.35美元/GB,较2023年谷底上涨25%

三、价格周期的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供给端:产能与技术进步

  • 产能扩张周期:DRAM产能扩张需2年(晶圆厂建设+制程调试),NAND需1.5年(3D NAND层数提升更快);
  • 技术进步:3D NAND层数从2020年的128层升至2025年的200层,单晶圆产能提升50%,导致NAND价格长期呈下降趋势;
  • 厂商策略:2022年三星、SK海力士减产20%,2023年美光减产15%,直接推动2024年价格企稳。

(二)需求端: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变化

  • 手机与PC:2020-2021年需求增长(疫情驱动),2022-2023年下滑(消费电子疲软),2024年恢复(AI手机(如iPhone 16 Pro)存储容量升级至1TB);
  • 服务器与AI:2024年全球AI服务器销量增长50%,每台AI服务器需32-64GB DRAM(用于GPU缓存)与1-2TB NAND(用于存储训练数据),成为存储芯片需求的核心增长引擎;
  • 汽车电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需大量存储(每辆车需10-20GB DRAM、50-100GB NAND),2025年需求增长35%

(三)竞争格局:龙头厂商的定价权

  • DRAM市场:三星(35%份额)、SK海力士(30%)、美光(25%)占据**90%**市场份额,龙头厂商的产能调整直接影响价格走势(如2022年三星减产导致DRAM价格下跌放缓);
  • NAND市场:三星(30%)、铠侠(20%)、长江存储(15%)占据**65%**份额,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产能达10万片/月)的崛起打破了外资垄断,推动NAND价格下跌。

四、2025-2027年价格趋势展望

(一)供给端:产能扩张放缓

  • DRAM:2025-2027年,三星(P3工厂)、SK海力士(M16工厂)产能扩张速度放缓(年增速从2024年的15%降至10%),避免产能过剩;
  • NAND:长江存储(200层3D NAND)、美光(176层3D NAND)产能扩张,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能提升(年增速20%)将部分抵消需求增长。

(二)需求端:AI与新兴领域的持续增长

  • AI服务器:2025-2027年全球AI服务器销量CAGR达35%,每台服务器DRAM需求从2024年的16GB增至2027年的32GB,NAND需求从1TB增至2TB;
  • 汽车电子:2027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达5000万辆,每辆车存储需求增长至30GB DRAM、150GB NAND
  • 消费电子:手机存储容量从2025年的512GB升至2027年的1TB,PC存储从256GB升至512GB,需求稳定增长。

(三)价格预测

  • DRAM:2025-2027年,需求(AI+消费电子)增长超过供给扩张,ASP将从2025年的3.2美元/GB升至2027年的4.5美元/GB(CAGR 18%);
  • NAND Flash:技术进步(200层3D NAND)导致产能增长,但AI与汽车电子需求抵消部分过剩,ASP将从2025年的0.35美元/GB升至2027年的0.45美元/GB(CAGR 13%)。

四、投资启示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机会

  • 存储芯片厂商:三星(DRAM龙头)、SK海力士(DRAM+NAND)、美光(AI存储)、长江存储(NAND龙头),受益于价格上涨与需求增长;
  • 供应链厂商:晶圆代工(台积电、三星)、封测(日月光、长电科技),受益于存储芯片产能扩张。

(二)风险因素

  • 产能过剩:若厂商(如三星、长江存储)过度扩张产能,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 需求不及预期:AI服务器销量若低于预期(如OpenAI、Google减产),将影响存储芯片需求;
  • 技术进步:若3D NAND层数提升速度超过需求增长(如256层3D NAND),可能导致NAND价格下跌。

结论:存储芯片价格周期正从“消费电子驱动”转向“AI+新兴领域驱动”,2025-2027年将进入上升周期后期,DRAM与NAND价格将持续上涨,投资机会显著。但需关注产能与需求的平衡,避免过度乐观。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