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5年三季度全球外汇市场波动核心驱动因素,包括美联储鹰派政策、欧央行鸽派转向、日央行YCC调整及地缘政治风险,展望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四季度走势与投资策略。
202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呈现“宽幅震荡、分化加剧”的特征。进入三季度,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逐渐明晰、经济复苏节奏分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反复,外汇波动呈现“基本面驱动增强、短期情绪冲击加剧”的特点。本文从货币政策分化、经济基本面差异、地缘政治与风险偏好、市场情绪与技术面四大维度,结合主要货币对走势,深度解析当前外汇市场波动的核心逻辑,并对后续趋势进行展望。
货币政策是外汇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2025年三季度,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的政策路径分化进一步加剧,推动美元指数(DXY)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截至9月27日,DXY报106.2,较6月末上涨2.1%)。
美联储:鹰派暂停,利率高位维持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0%不变,但点阵图显示,2025年仍有1次加息可能(中位数1.0%),2026年降息次数从3次下调至2次(中位数0.75%)。会议声明强调“通胀仍高于目标,劳动力市场紧张”,暗示政策将保持限制性直至通胀持续回落。这一立场强化了美元的“利差优势”,推动DXY突破106关口。
欧央行:鸽派加息,政策转向预期升温
欧央行9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至4.50%,但同时下调了2025-2027年经济增速预期(2025年从1.1%下调至0.8%),并暗示“当前利率水平已足够限制”。行长拉加德在记者会上表示“未来是否加息取决于数据”,市场解读为欧央行即将结束加息周期。欧元区经济疲软与政策转向预期叠加,导致EUR/USD从6月末的1.09下跌至9月的1.06。
日央行:YCC政策调整,日元小幅反弹
日央行7月会议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从1.0%上调至1.5%,并扩大了收益率波动区间。这一调整缓解了市场对“日元过度贬值”的担忧,USD/JPY从7月的152下跌至9月的148。但由于日本通胀仍低于2%目标(8月核心CPI为1.8%),日央行并未放弃宽松政策,日元反弹力度有限。
经济基本面是汇率的长期支撑,2025年三季度,中美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而欧日经济复苏乏力,推动美元、人民币走强,欧元、日元走弱。
美国:经济增速超预期,通胀回落放缓
美国二季度GDP修正值为2.4%(初值2.0%),高于市场预期;8月非农就业新增18.7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5%(近50年低位);核心PCE通胀率从7月的4.2%回落至8月的4.0%,但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经济韧性与通胀粘性并存,支撑美元保持强势。
中国:经济恢复加快,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中国三季度GDP增速达到5.5%(市场预期5.3%),较二季度的5.0%加快;8月出口同比增长3.2%(前值-1.4%),实现转正;CPI从7月的-0.3%回升至8月的0.1%,通缩压力缓解。经济恢复加快叠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如逆周期调节因子常态化),USD/CNY从6月末的7.20下跌至9月的7.10,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
欧元区:经济陷入停滞,通胀居高不下
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零增长(初值0.1%),8月PMI为46.7(荣枯线以下),连续5个月收缩;核心CPI从7月的5.5%回落至8月的5.3%,但仍远高于欧央行2%的目标。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滞胀”风险),导致欧元持续走弱。
日本: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温和
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5%(初值0.4%),但消费支出同比下降0.6%(连续3个月负增长);8月核心CPI为1.8%,低于央行2%的目标。经济复苏乏力与通胀温和,限制了日元的反弹空间。
地缘政治风险是外汇市场的短期冲击因素,2025年三季度,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俄乌冲突升级以及中东局势紧张,推动避险需求上升,支撑美元、日元等避险货币走强。
中美贸易:关税争端再起,风险偏好下降
美国8月宣布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涉及金额约300亿美元),中国随后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的关税)。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美元指数从8月的105上涨至9月的106。
俄乌冲突:局势升级,能源价格上涨
俄罗斯9月宣布停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通过北溪-1管道),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20%(至每兆瓦时35欧元)。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欧元区的通胀压力,推动EUR/USD进一步下跌至1.06。
中东局势:巴以冲突加剧,避险需求上升
9月巴以冲突升级(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空袭,巴勒斯坦武装发射火箭弹),导致市场避险需求上升,日元(USD/JPY从149下跌至148)、瑞郎(USD/CHF从0.91下跌至0.90)等避险货币小幅走强。
市场情绪与技术面是外汇波动的短期催化剂,2025年三季度,外汇市场波动率上升(VIX指数从6月末的14上涨至9月的18),主要货币对呈现“趋势延续”特征。
波动率指数(VIX):反映市场恐慌程度
9月VIX指数平均为17.5,较6月的14.2上涨23%,主要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和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VIX指数上升意味着外汇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
技术面:主要货币对趋势明显
USD/JPY的核心驱动因素是美日利差(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5年三季度,美日利差从6月的2.5%扩大至9月的2.8%(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上涨至4.1%,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3%上涨至1.3%),推动USD/JPY上涨。
此外,日央行YCC政策调整(扩大收益率波动区间)缓解了日元的贬值压力,但由于日本通胀仍低于目标,日央行并未放弃宽松政策,USD/JPY仍处于上升通道。后续需关注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否突破1.5%(日央行目标上限),若突破,日央行可能进一步收紧政策,推动日元反弹。
EUR/USD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欧美政策差(美联储利率-欧央行利率)。2025年三季度,欧美政策差从6月的0.75%扩大至9月的1.0%(美联储利率5.25%-5.50%,欧央行利率4.50%),推动EUR/USD下跌。
此外,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二季度GDP零增长)与美国经济韧性(二季度GDP 2.4%)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削弱了欧元的吸引力。后续需关注欧央行是否停止加息(市场预期10月会议暂停),若停止,EUR/USD可能反弹;若继续加息,EUR/USD可能进一步下跌。
USD/CNY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中美利差(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5年三季度,中美利差从6月的-0.5%扩大至9月的-0.8%(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下跌至2.5%,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上涨至4.1%),但USD/CNY并未上涨,反而下跌1.4%,主要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加快(三季度GDP 5.5%)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股市、债市)。
此外,中国央行通过逆周期调节因子(如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了人民币过度贬值。后续需关注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如四季度GDP增速)和中美贸易关系(如关税争端是否升级),若经济持续恢复,USD/CNY可能进一步下跌至7.00以下。
2025年三季度,外汇市场波动的核心逻辑是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鹰派、欧央行鸽派、日央行调整YCC)、经济基本面差异(中美韧性、欧日疲软)、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率上升)。主要货币对走势呈现“美元强势、人民币升值、欧元日元走弱”的特征。
美元指数(DXY):维持震荡上行
美联储政策鹰派(2025年仍可能加息1次)、美国经济韧性(二季度GDP 2.4%)以及避险需求(地缘政治风险)支撑美元保持强势。预计四季度DXY将在105-108区间波动。
EUR/USD:继续弱势
欧元区经济停滞(二季度GDP零增长)、欧央行政策转向预期(10月暂停加息)以及欧美政策差扩大(美联储利率高于欧央行1.0%)推动欧元走弱。预计四季度EUR/USD将在1.05-1.08区间波动。
USD/JPY:震荡上行
美日利差扩大(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1%,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1.3%)、日央行宽松政策(未放弃YCC)支撑USD/JPY上涨。预计四季度USD/JPY将在145-150区间波动。
USD/CNY:温和贬值
中国经济恢复加快(三季度GDP 5.5%)、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外资流入)以及央行逆周期调节(稳定汇率)推动人民币升值。预计四季度USD/CNY将在7.00-7.20区间波动。
综上,2025年四季度外汇市场仍将保持“分化波动”特征,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美联储政策走向、中美经济数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合理配置外汇资产,规避波动风险。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