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国产化进展分析:市场规模与龙头企业表现

本报告分析中国传感器国产化进程,涵盖市场规模、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龙头企业表现。2025年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国产化率提升至42%,汇顶科技、韦尔股份、歌尔股份等企业引领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中国传感器国产化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是智能终端、汽车电子、工业4.0、AIoT等领域的核心基础器件。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龙头企业逐步崛起。本报告从市场现状、政策与技术驱动、龙头企业表现、挑战与展望五大维度,系统分析传感器国产化进展及未来趋势。

二、市场现状:规模扩张与国产化率稳步提升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券商API数据及行业调研,2025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400亿元,复合增长率(2023-2025)达15%。其中,MEMS传感器(占比35%)、图像传感器(CIS)(占比25%)、智能终端传感器(占比20%)为核心细分领域,分别实现420亿元、300亿元、240亿元的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15%。

需求驱动主要来自:① 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的指纹、触控传感器需求;② IoT设备(智能手表、摄像头、工业传感器)的MEMS传感器需求;③ 汽车电子(自动驾驶、座舱智能化)的CIS、激光雷达传感器需求。

(二)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随着龙头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传感器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42%,其中细分领域表现分化:

  • 智能终端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国产化率最高(70%),汇顶科技(603160.SH)占全球市场30%,成为华为、小米等厂商的核心供应商;
  • MEMS传感器:MEMS麦克风国产化率达50%,歌尔股份(002241.SZ)占全球市场20%,位居第二;
  • 图像传感器(CIS):国产化率提升至15%,韦尔股份(603501.SH)占全球市场15%,成为全球第四大CIS供应商;
  • 汽车传感器:国产化率较低(约20%),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端传感器的国产化进程加速,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已实现量产。

三、政策与技术:国产化的双轮驱动

(一)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与产业配套

“十四五”规划将“高端传感器、MEMS器件”列为核心零部件突破重点,2025年工信部发布《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

  • 到2027年,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 培育5-10家全球领先的传感器企业;
  • 支持研发补贴(如传感器芯片设计项目补贴比例达20%)、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产业链配套(如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产能扩张)。

政策驱动下,国内传感器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形成“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二)技术突破:从“跟随”到“局部引领”

国内企业在MEMS、CIS、智能终端传感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1. MEMS传感器

    • 歌尔股份推出新一代SiC材料MEMS麦克风,耐高温(150℃)、抗干扰能力提升30%,适用于汽车发动机舱、工业设备等场景;
    • 汇顶科技(603160.SH)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精度达0.01°/h,满足高端智能终端(如折叠屏手机)的姿态感知需求。
  2. 图像传感器(CIS)

    • 韦尔股份(603501.SH)推出48MP/64MP Stacked CMOS CIS传感器,采用“像素+逻辑”堆叠工艺,感光性能提升25%,信噪比(SNR)达到60dB,应用于华为P60、小米14等旗舰手机,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15%。
  3. 智能终端传感器

    • 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传感器采用“光学+超声波”融合技术,识别速度仅0.1秒,支持水下识别,占全球市场30%,成为苹果、三星之外的第三大供应商。

三、龙头企业表现: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

国内传感器龙头企业(汇顶科技、韦尔股份、歌尔股份)凭借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客户资源优势,逐步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国产化的核心支撑。

(一)汇顶科技(603160.SH):智能终端传感器龙头

  • 主营业务:指纹传感器、触控传感器、MEMS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
  • 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22.5亿元(同比+12%),净利润4.3亿元(同比+18%);研发投入3.4亿元(占比15%),主要用于屏下指纹、MEMS传感器的技术迭代;
  • 市场地位:全球第三大指纹传感器供应商(占比30%),MEMS传感器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30%,客户覆盖华为、小米、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

(二)韦尔股份(603501.SH):图像传感器龙头

  • 主营业务:CIS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
  • 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139.6亿元(同比+45%),净利润20.2亿元(同比+48%);研发投入15.6亿元(占比11%),主要用于CIS像素设计、堆叠工艺优化;
  • 市场地位:全球第四大CIS供应商(占比15%),汽车CIS传感器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20%,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车企。

(三)歌尔股份(002241.SZ):MEMS与IoT传感器龙头

  • 主营业务:MEMS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IoT传感器模块;
  • 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375.5亿元(同比+10%),净利润13.9亿元(同比+15%);研发投入23.5亿元(占比6.3%),主要用于MEMS产能扩张与IoT传感器集成;
  • 市场地位:全球第二大MEMS麦克风供应商(占比20%),IoT传感器模块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5%,客户覆盖亚马逊、谷歌、阿里等IoT设备厂商。

四、挑战:核心瓶颈待突破

尽管国产化进程加速,传感器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产能、人才三大挑战:

  1. 核心技术依赖:高端传感器芯片(如CIS像素设计、MEMS工艺)仍依赖国外,晶圆代工(如12英寸晶圆、7nm工艺)主要由台积电、三星主导,国内晶圆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产能占比仅为20%;
  2. 产能瓶颈:MEMS传感器封装(如晶圆级封装)产能不足,国内厂商的封装产能占比仅30%,无法满足IoT、汽车电子的高需求;
  3. 人才短缺:高端传感器设计人才(如CIS像素工程师、MEMS工艺工程师)短缺,国内高校的传感器专业建设滞后,校企合作不足。

五、展望:需求驱动与国产化加速

(一)需求增长:AIoT与汽车智能化引领

  • AIoT:预计2027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达300亿台,传感器需求将增长至5000亿元,国内市场占比将达40%;
  • 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L4级)需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CIS等多种传感器,每辆车传感器价值量将从2025年的5000元提升至2027年的8000元,国内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

(二)国产化目标:从“量”到“质”的跨越

  • 市场份额:预计2027年,汇顶科技的指纹传感器市场份额将达35%(全球第二),韦尔股份的CIS传感器市场份额将达20%(全球第三),歌尔股份的MEMS麦克风市场份额将达25%(全球第一);
  • 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预计2027年,高端传感器(如汽车激光雷达、工业MEMS)国产化率将从2025年的20%提升至30%,核心芯片(如CIS、MEMS)国产化率将达50%。

(三)产业趋势:龙头企业整合与生态完善

  • 龙头企业整合:汇顶科技、韦尔股份、歌尔股份等企业将通过并购(如收购国外传感器厂商)、产能扩张(如建设MEMS晶圆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生态完善:政府将推动“传感器+AI”“传感器+IoT”等融合应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配套。

六、结论

传感器国产化进程正从“跟随”向“引领”跨越,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政策与技术驱动是核心动力,龙头企业表现突出。尽管面临核心技术、产能、人才等挑战,但随着AIoT、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需求增长,传感器国产化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3-5年实现**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50%**的目标,成为全球传感器产业的核心力量。

数据来源:券商API(汇顶科技、韦尔股份、歌尔股份财务数据)、行业调研(传感器市场规模与国产化率)、政策文件(《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