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涵盖新型基建与传统基建的结构特征、资金来源及政策驱动。数据显示,新型基建增速达18.5%,传统基建平稳增长5.1%,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投资多元化。
基建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增速变化不仅反映了宏观政策的导向,也体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202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继续将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尤其是在新型基建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本报告将从整体增速、结构特征、资金来源、政策驱动四大维度,结合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8月)对基建投资增速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0],2025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8%,较2024年同期(6.1%)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在6%以上。从单月来看,8月基建投资增速达到7.2%,为年内次高点(7月为7.5%),显示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对比历史数据,2025年基建投资增速虽低于2023年的8.3%,但高于2024年的6.1%,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一是政策端的持续支持(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发行、新型基建项目加速落地);二是经济恢复预期改善,企业和社会资本对基建项目的信心回升。
基建投资的结构转型是2025年的核心特征,**新型基建与传统基建“双轮驱动”**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2025年1-8月,新型基建投资(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同比增长18.5%,较2024年同期(15.2%)提高3.3个百分点,占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24年的12.8%提升至15.1%。其中,5G基站建设投资增长22.3%,数据中心投资增长19.7%,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6%,均远高于整体基建投资增速。
新型基建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规划》的持续推进)和技术升级需求(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度提升)。例如,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5G基站超过40万个,累计建成数量突破300万个,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基建(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公共设施等)2025年1-8月同比增长5.1%,较2024年同期(5.3%)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平稳。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4.8%(公路、铁路投资分别增长3.9%和6.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6.5%(主要用于江河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6%(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更新等项目是重点)。
传统基建的平稳增长主要源于“补短板”需求: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大缺口(如铁路、公路密度低于东部);另一方面,城市更新需求迫切(如老旧小区的水电管网、电梯等设施需要升级)。
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PPP)、银行贷款四大类,2025年呈现“多元化、结构化”特征:
2025年1-8月,政府预算内资金对基建投资的贡献率为18.2%,同比增长7.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增长6.1%(主要用于国家级重大项目,如川藏铁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地方财政资金增长8.3%(主要用于区域内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为3.8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0.5万亿元),且发行节奏明显提前:截至8月底,已发行3.2万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4.2%。专项债券资金主要投向新型基建(占比28.6%)、交通运输(占比22.3%)、水利(占比15.7%)等领域,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参与。
2025年1-8月,PPP项目落地率(已签约项目占入库项目的比重)从2024年的68.5%提升至72.1%,社会资本投资占基建投资的比重从2024年的23.5%提升至25.8%。其中,新型基建领域的PPP项目数量增长31.2%(如5G基站、数据中心的PPP项目),反映了社会资本对新型基建的信心。
2025年以来,商业银行对基建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截至2025年8月末,基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2%,较2024年同期(8.9%)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新型基建贷款余额增长16.7%,传统基建贷款余额增长8.5%,显示银行资金向新型基建倾斜的趋势。
202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基建投资,核心导向是**“稳增长”与“促转型”并重**:
2025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并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发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此外,发改委还建立了“重大项目清单”,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开工、顺利推进。
2025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新型基建规模达到10万亿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超过20%”的目标。同时,针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如对新型基建项目给予10%-15%的财政贴息),鼓励企业加大投资。
202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领域项目建设”。此外,针对东北地区,出台了《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支持东北地区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如老旧铁路、城市管网),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2025年以来,中国基建投资增速呈现“温和回升、结构优化”的特征,新型基建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传统基建则以补短板为主。资金来源多元化格局形成,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基建投资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2025年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6%-7%的区间:一方面,新型基建项目(如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持续落地将拉动投资增长;另一方面,传统基建补短板项目(如水利、交通、公共设施)的推进将支撑投资平稳。此外,随着经济恢复预期改善,社会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为基建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部分地区专项债券偿债能力不足);二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钢铁、水泥价格上涨可能增加项目成本);三是项目审批效率(部分项目因审批流程繁琐导致开工延迟)。针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如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准备金)、稳定原材料价格(如增加铁矿石、钢铁产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如推行“一站式”审批),确保基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等官方机构[0],以及券商研究所的分析报告[1]。)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