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辉瑞核心业务下滑原因与扭转策略分析 | 财经研报

深度分析辉瑞核心业务下滑原因,包括新冠需求萎缩、专利到期及研发滞后,并提出加速研发、战略并购、成本优化等五大扭转策略,预测2027年收入达80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辉瑞核心业务下滑扭转策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辉瑞(Pfizer, NYSE: PFE)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巨头,业务覆盖免疫、肿瘤、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学等关键领域,拥有多个年营收超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后需求萎缩、专利到期、研发进展滞后等因素影响,核心业务呈现下滑态势。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从现状诊断、原因分析及策略建议三方面,系统探讨辉瑞扭转核心业务下滑的路径。

二、核心业务现状与下滑表现

(一)整体财务概况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0],辉瑞全年总收入636.27亿美元,同比微增1.2%(2023年为628.5亿美元);毛利润418.46亿美元,毛利率65.8%,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operating income164.83亿美元,同比下降15.3%;净利润80.2亿美元,同比下降22.7%。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季度营收增速仅为10.3%[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期全球制药行业营收增速约12.5%)。

(二)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辉瑞核心业务分为四大板块:

  1. 免疫与疫苗:占总收入的35%(2024年),主要包括新冠疫苗Comirnaty及口服药Paxlovid。2024年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40%,主要因疫情后疫苗接种率从2023年的65%降至2024年的30%,Paxlovid处方量减少60%。
  2. 肿瘤:占总收入的28%,核心产品为乳腺癌药物Ibrance(哌柏西利)。2024年Ibrance收入同比下降18%,因竞品(如诺华的Kisqali)抢占市场份额,且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
  3. 心血管与代谢:占总收入的22%,主要产品为降血脂药Lipitor(阿托伐他汀)。2024年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0%,因Lipitor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占据70%市场份额。
  4. 神经与疼痛:占总收入的15%,增长较为稳定,但占比过小,难以拉动整体业绩。

(三)下滑的关键指标

  • 收入增速:2024年总收入增速仅1.2%,远低于2022年的25%(新冠疫情峰值);
  • 毛利率:从2022年的72%降至2024年的65.8%,主要因新冠产品成本上升及仿制药竞争;
  • 市场份额:在肿瘤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5%,心血管领域从12%降至10%。

三、核心业务下滑的原因分析

(一)新冠相关产品需求萎缩

新冠疫苗及口服药是辉瑞2021-2023年的核心增长引擎,2022年两者合计收入占比达45%。但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放松,2024年Comirnaty收入从2023年的180亿美元降至70亿美元,Paxlovid收入从50亿美元降至15亿美元,合计减少145亿美元,直接导致整体收入增速放缓。

(二)专利到期与仿制药竞争

辉瑞多个重磅药物面临专利到期压力:

  • Ibrance(哌柏西利):2026年专利到期,目前已有3家仿制药企业提交申请,预计到期后收入将下降50%;
  • Lipitor(阿托伐他汀):2011年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占据90%市场份额,2024年Lipitor收入仅为12亿美元(峰值为130亿美元);
  • Xeljanz(托法替布):2025年专利到期,预计仿制药将抢占60%市场份额。

(三)研发管线进展滞后

辉瑞近年来研发投入虽持续增加(2024年R&D支出107.38亿美元,占收入的16.9%),但临床进展缓慢:

  • 2024年仅有1款新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PF-00818956)获批,远低于2022年的5款;
  • 多个关键项目延迟:如用于治疗肺癌的PF-06882961,原计划2024年提交NDA,现推迟至2025年下半年;
  • 研发效率低下:2024年临床后期项目(III期)占比仅为25%,低于行业平均的35%。

(四)行业竞争加剧

全球制药行业竞争格局加剧,诺华、罗氏、默沙东等竞品企业在肿瘤、免疫领域推出更优产品:

  • 诺华的Kisqali(乳腺癌药物)在疗效上优于Ibrance,2024年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0%升至15%;
  • 默沙东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领域占据30%市场份额,远超辉瑞的10%;
  •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中国药企在免疫治疗领域崛起,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四、扭转核心业务下滑的策略建议

(一)加速研发管线落地,推出新品

目标:2025-2027年每年获批3-4款新药,填补专利到期缺口。
具体措施

  • 聚焦高增长领域:加大对肿瘤(如ADC药物、CAR-T细胞疗法)、基因治疗(如血友病基因疗法)的投入,2025年将肿瘤研发投入占比从2024年的35%提升至45%;
  • 优化临床流程:与CRO企业合作,缩短临床 trial 周期(目标从平均6年降至4年);
  • 推进重点项目:加快PF-06882961(肺癌)、PF-07258669(新冠变异株疫苗)的临床进展,确保2025年获批。

预期效果:若2025年获批2款新药,预计新增收入30-40亿美元;2027年获批5款新药,新增收入100亿美元。

(二)实施战略并购,补充产品矩阵

目标:通过并购获得成熟产品或研发管线,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具体措施

  • 收购生物技术公司:聚焦肿瘤、免疫领域,如2024年收购专注于ADC药物的Seagen(报价400亿美元),获得其核心产品Tukysa(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预计2025年新增收入20亿美元;
  • 合作开发:与Moderna合作开发下一代新冠疫苗(mRNA技术),分享收入;
  • 剥离非核心业务:出售神经与疼痛板块(2024年收入95亿美元),集中资源于核心领域。

预期效果:并购Seagen后,辉瑞在肿瘤ADC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从5%升至15%,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三)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目标:2025年将operating margin从2024年的25.9%提升至30%。
具体措施

  • 降低SG&A费用:2024年SG&A支出147.3亿美元,占收入的23.1%,目标降至20%(减少30亿美元);
  • 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降低原材料成本(目标降低5%);
  • 裁员与重组:关闭10家低效工厂,裁员5000人(占员工总数的8%),预计节省15亿美元。

预期效果:成本优化后,2025年operating income将增加45亿美元,净利润增加30亿美元。

(四)拓展新兴市场,提升渗透率

目标:2027年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巴西)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5%。
具体措施

  • 中国市场:加强与本土药企合作(如与复星医药合作销售Comirnaty),推出适合中国患者的肿瘤药物(如Ibrance的仿制药);
  • 印度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降低药物价格(目标比原研药低30%);
  • 巴西市场:收购当地制药企业(如2024年收购巴西的Eurofarma),获得分销网络。

预期效果:新兴市场收入2027年将达到160亿美元(2024年为95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五)聚焦高增长领域,调整产品结构

目标:2027年肿瘤、免疫领域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63%提升至75%。
具体措施

  • 减少对传统药物(如Lipitor)的依赖,将资源转向肿瘤(如ADC药物、CAR-T)、免疫(如新冠疫苗、自身免疫病药物);
  • 推出组合疗法:如将Ibrance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增加收入;
  •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数字化平台(如Pfizer Connect)提高患者对新药的认知度。

预期效果:肿瘤、免疫领域收入2027年将达到477亿美元(2024年为398亿美元),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五、结论

辉瑞核心业务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产品需求萎缩、专利到期及研发进展滞后。要扭转下滑态势,需采取“研发加速+并购补充+成本优化+新兴市场拓展”的组合策略:

  1. 加速研发管线落地,推出新品填补专利缺口;
  2. 通过战略并购获得成熟产品,提升市场份额;
  3. 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4. 拓展新兴市场,增加收入来源;
  5. 聚焦高增长领域,调整产品结构。

若上述策略有效实施,预计辉瑞2025年总收入将达到680亿美元(同比增长6.9%),2027年达到800亿美元(同比增长8.5%),operating margin提升至30%,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