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国有经济“融化”论澄清: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政策与数据实证,揭示国有经济并非“融化”,而是通过布局优化与混改实现功能强化。分析其在关键领域70%以上的控制力,以及混改带来的效率提升,澄清误解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国有经济“融化”论的澄清与实证分析——基于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的视角

一、引言:“国有经济融化”的语境与误解

近期,“国有经济融化”的说法引发讨论,其核心指向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影响力减弱,甚至被民营经济“替代”。这一观点的形成,既与部分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表象相关,也源于对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误读。本文基于政策导向、数据实证与结构分析,揭示国有经济的真实状态:并非“融化”,而是在“布局优化中强化功能,在混合融合中提升效率”

二、国有经济的地位与功能:理论与政策框架

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其核心功能在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保障国家安全、引导产业升级。根据《宪法》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而非追求“总量占比最大化”。

从国际经验看,国有经济的存在是全球普遍现象(如新加坡淡马锡、法国雷诺、德国铁路),其核心价值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服务公共利益。中国国有经济的定位更强调**“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而非一般性竞争领域的“规模扩张”。

三、国有经济发展现状:比重稳定与结构升级

(一)总量比重:保持合理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约为30%(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占工业增加值的28%,国有控股企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5%)。这一比重虽低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约78%),但近10年保持稳定(2015-2024年波动幅度不超过2个百分点),并未出现“持续下降”的“融化”趋势。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国有经济比重处于合理水平(如法国国有经济占比约20%,德国约15%,但中国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集中度更高)。

(二)布局调整:向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经济的“收缩”是战略性退出,而非“融化”。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2024年):

  • 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资本从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消费品行业退出比例超过80%,但这些领域的民营经济占比已达95%以上,形成“国有退、民营进”的互补格局;
  • 集中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在能源(石油、电力)、金融(银行、保险)、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占比均超过70%。例如,国有控股企业占原油产量的90%、发电量的75%、商业银行资产的60%、航空航天产业的100%。

这种布局调整的结果是:国有经济的“点上集中度”提升,而“面上覆盖度”下降,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并未减弱。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融化”的表象与“融合”的本质

“国有经济融化”的另一误解源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部分观点认为,混改是“国有资本让渡控制权”,导致国有经济“融化”。但实证分析显示:

(一)混改的核心是“效率提升”,而非“控制权转移”

根据国资委数据(2024年),全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占比约为35%(其中,中央企业混改比例约为40%),但国有资本在混改企业中的控股比例仍超过50%(如中国联通混改后,国有资本占比为53%;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后,国有资本占比为51%)。

混改的本质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国有资本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与技术储备,民营资本注入活力与市场机制,最终实现“1+1>2”的效率提升。例如,混改后的中国联通,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远高于混改前的5%;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后,零售业务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38%。

(二)混改中的“国有经济影响力”强化

混改并未削弱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反而通过资本纽带扩大了其辐射范围。例如,国有资本通过参股民营科技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将国有经济的政策导向与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结合,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4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其中国有资本占比约为30%)。

此外,混改中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国有经济的“软实力”(如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论:国有经济“融化”论的澄清与未来趋势

(一)“融化”论的误解根源

“国有经济融化”的说法源于对国有经济**“总量占比”与“功能定位”的混淆。国有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控制关键领域、保障国家安全、引导产业升级”,而非“追求总量最大”。近年来的布局调整与混改,是国有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而非“融化”。

(二)未来趋势:“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根据《“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未来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 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强化创新驱动:国有资本将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2024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6.5%,计划2025年提升至7%);
  • 深化混改:推动更多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如科创板、创业板),通过“市场化融资”扩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

(三)政策建议

  1. 加强舆论引导:澄清“国有经济融化”的误解,强调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
  2. 完善混改机制: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在混改企业中的“控制权”与“话语权”,避免“为混而混”;
  3.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国有资本的审计与监管,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结语

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现状并非“融化”,而是在结构优化中强化功能,在混合融合中提升效率。未来,国有经济将继续在关键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国资委公开报告及券商API数据[0]。)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