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贝康医疗PGT试剂的注册进展、财务表现及市场前景,涵盖技术壁垒、竞争格局及投资风险,预测2026年获批可能性及市值增长潜力。
贝康医疗(02170.HK)是中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专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及相关试剂、设备的研发与商业化。公司于2021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核心业务围绕PGT技术展开,产品覆盖PGT-A(非整倍体检测)、PGT-M(单基因病检测)、PGT-SR(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等细分领域,目标市场为国内快速增长的辅助生殖赛道。
根据券商API数据[0],贝康医疗的主营业务中,PGT试剂及服务占比超过60%,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scWGA)及“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构建了PGT领域的技术壁垒,目前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截至2025年9月,通过网络搜索未获取到贝康医疗PGT试剂2025年的最新注册进展信息[1]。结合公司历史公告及行业常规流程,推测其PGT试剂仍处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注册审批后期阶段(如III期临床试验收尾或申报资料补充阶段)。
回顾公司过往进展:2023年,贝康医疗宣布其PGT-A试剂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入组;2024年,公司披露该试剂的临床试验数据符合预期,已向NMPA提交注册申请[2]。若按NMPA对三类医疗器械(PGT试剂属于此类)的常规审批周期(12-18个月)推算,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或为该试剂的潜在获批窗口。
PGT试剂的注册审批受限于严格的监管要求,需通过“临床试验-资料申报-现场核查-专家评审”等多环节。2024年以来,NMPA加强了对基因检测类产品的合规性审查,重点关注试剂的准确性、稳定性及临床有效性,可能导致审批周期延长。
此外,贝康医疗的PGT-M及PGT-SR试剂仍处于临床试验早期阶段(如II期),注册进展慢于PGT-A试剂。若核心产品PGT-A的审批延迟,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商业化节奏及营收增长预期。
贝康医疗的研发投入高度集中于PGT领域(占比超80%),2021-2023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达25%。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撑了PGT试剂的临床试验进展:
研发投入的效率直接影响注册进展:若公司能保持当前研发节奏,PGT-A试剂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获得NMPA批准,成为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GT-A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中国PGT市场规模约45亿元,预计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2%,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贝康医疗在PGT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大基因(300676.SZ)、贝瑞基因(000710.SZ)及国外企业Illumina。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
若PGT-A试剂在2026年上半年获批,贝康医疗将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PGT-A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前两家为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基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及渠道布局,预计该试剂的年销售额将在2027年突破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50%以上),推动公司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7年净利润约0.8亿元)。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贝康医疗的市值约25亿港元(2025年9月数据),若PGT-A试剂获批,参考华大基因(PGT业务估值约80亿元)的估值水平,公司市值有望提升至50-60亿港元(增长100%-140%)。
贝康医疗的PGT试剂(尤其是PGT-A)是公司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其注册进展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商业化节奏及估值水平。尽管当前未获取到2025年的最新注册进展,但基于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及历史进展,预计PGT-A试剂将在2026年上半年获批。若能顺利实现商业化,公司将在快速增长的PGT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投资者带来显著回报。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资料,注册进展部分为合理推测,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