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凯莱英连续性反应技术在CDMO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效果,涵盖技术布局、财务贡献、客户反馈及行业竞争力,揭示其如何推动营收增长与市场份额提升。
凯莱英(002821.SZ)作为全球领先的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商,其核心技术之一——连续性反应技术(Continuous Flow Chemistry)在小分子药物、多肽、核酸及生物药(如ADC)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是支撑其业务增长与行业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本报告从技术布局、财务贡献、客户反馈、行业竞争力四大维度,结合公司公开数据与行业背景,分析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效果。
连续性反应技术是一种新型药物合成技术,通过微反应器或连续流动系统实现化学反应的连续化,相比传统 batch 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复杂活性药物成分(API)及高附加值药物的规模化生产。
凯莱英作为CDMO龙头,早在2010年前后便开始布局连续性反应技术,目前已形成从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能力:
连续性反应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直接推动了公司营收与利润的增长,具体表现为:
公司持续加大连续性反应技术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研发投入2.86亿元,占营收比约9%),已形成100+项专利(包括微反应器设计、连续化工艺优化等),技术壁垒不断提升。研发投入转化为客户订单增长: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其中70%来自连续性反应技术相关业务。
凯莱英与全球制药巨头(如辉瑞、罗氏、诺华)形成了强合作粘性,主要原因在于连续性反应技术解决了客户的核心痛点:
凭借连续性反应技术,凯莱英在小分子API CDMO市场的全球份额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8%(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成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之一;在多肽/核酸CDMO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提升至2024年的6%,增速高于行业平均(行业增速约12%,公司增速约20%)。
连续性反应技术需要微反应器设计、工艺优化、过程控制等多领域的技术积累,凯莱英的专利布局(100+项)及工业化经验(10+年)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竞争对手(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短期内难以复制。
公司通过连续性反应技术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从传统工艺的60%提升至85%),并降低了产能扩张成本(新建连续性反应生产线的成本较传统生产线低约30%)。2024年,公司连续性反应产能达1200吨/年,较2020年增长约150%,能满足大客户的规模化生产需求。
凯莱英的“连续性反应技术”已成为其品牌标签,客户对其技术能力的认可度较高。2024年,公司获得“全球CDMO技术创新奖”(由Pharmaceutical Times评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技术驱动型CDMO领域的领先地位。
凯莱英的连续性反应技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技术-业务-财务”的正向循环:
未来,随着多肽、核酸、ADC等新兴药物领域的快速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500亿美元),凯莱英的连续性反应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应用空间。公司计划在2025-2027年进一步扩大连续性反应产能(目标:2000吨/年),并加强与客户的“早期合作”(从药物发现阶段介入),提升技术的附加值。
凯莱英的连续性反应技术已实现成功商业化,其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财务数据的增长(营收、净利润),更体现在客户粘性的增强、市场份额的提升及行业竞争力的巩固。作为技术驱动型CDMO公司,凯莱英的连续性反应技术将继续成为其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中报、公开披露的客户案例及行业研究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