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振华风光军工订单与国防预算的相关性,探讨其业务绑定、财务特征及传导机制,展望未来订单持续性。
振华风光(688439.SH)作为国内高可靠集成电路领域的军工电子企业,其订单持续性直接关联国防采购需求与预算执行节奏。本文通过公司业务属性、财务数据特征、国防预算传导机制三大维度,分析国防预算对其订单持续性的影响,并结合行业趋势判断未来展望。
根据券商API数据[0],振华风光的核心业务为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信号链(放大器、数据转换器等)、电源管理器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特种装备领域。其客户以军工集团(如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为主,采购决策直接受国防预算约束——国防预算是军方采购的资金来源,装备采购费占比决定了客户的实际采购能力。
这种业务属性决定了:公司订单量与国防预算的规模、结构(尤其是装备采购费)高度正相关。例如,若国防预算中“装备采购”科目增长,军工集团的采购资金充足,公司的信号链、电源管理器等核心产品订单将增加;反之,若预算增长放缓或装备采购费占比下降,客户可能减少采购或延迟订单,导致公司业绩波动。
振华风光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直接反映了国防预算短期调整的影响:
振华风光2025年H1研发支出7698万元(占收入16.57%),主要用于新产品(如高集成度信号链芯片)的研发与认证[0]。然而,新产品暂未形成批量订单,原因包括:
国防预算对振华风光订单的影响,通过**“预算规模→客户采购能力→公司订单量”**的传导链实现,具体逻辑如下:
国防预算的年度增长额直接决定了军工集团的采购资金上限。例如,若2025年国防预算增长7%(假设),装备采购费占比保持30%,则军工集团的采购资金将增加约210亿元(按2024年国防预算1.55万亿元计算),振华风光的信号链、电源管理器等产品订单可能因此增加。
国防预算的结构(如装备采购费、研发费、维持费占比)决定了客户的采购方向。若“装备采购费”占比提高(如从30%提升至32%),则军工集团对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需求将增加;若“维持费”占比提高,可能导致装备采购减少,公司订单下降。
国防预算的执行节奏(如上半年下达比例、项目审批进度)直接影响客户的采购计划。例如,若2025年上半年预算下达延迟,军工集团可能减少上半年采购,导致公司H1订单减少(如2025年H1收入下滑12%);若下半年预算执行加快,公司H2订单可能回升。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这一目标需要大量高可靠集成电路(如振华风光的信号链芯片)支撑,因为电子元器件是武器装备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决定装备的战斗力。若国防预算持续增长(如保持6-8%的年增速),公司的长期订单持续性将得到保障。
2024年以来,军工集团的“去库存”行为(如振华风光2024年业绩预减提到的“客户去库存”)可能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原因包括:
振华风光的军工订单持续性高度依赖国防预算,其逻辑在于:
未来,若国防预算持续增长(尤其是装备采购费占比提高),公司的订单持续性将得到保障;若预算增长放缓,可能需要通过产品升级(如推出更高性能的信号链芯片)和客户拓展(如进入更多军工集团供应链)来维持订单。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公司基本信息、财务指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