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寒武纪(688256.SH)2023-2025年毛利率变化趋势,揭示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及定价策略对毛利率的影响,展望未来提升空间。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毛利率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收入 × 100%
根据寒武纪(688256.SH)公开财务数据(2023-2025年中报),其毛利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如下: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营业成本(亿元) | 毛利率(%) |
---|---|---|---|
2023年 | 7.21 | 5.83 | 19.1 |
2024年 | 11.74 | 8.50 | 27.6 |
2025年中报 | 28.81 | 20.11 | 30.2 |
从2023年的19.1%到2025年上半年的30.2%,毛利率两年间提升了11.1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盈利质量逐步改善。
寒武纪的主营业务包括**云芯片(用于数据中心)、边缘芯片(用于智能设备)、终端芯片(用于消费电子)**三大类,其中云芯片的毛利率显著高于边缘和终端芯片(云芯片毛利率约40%,边缘芯片约30%,终端芯片约20%)。
2023-2025年,云芯片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5%,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例如,2025年上半年云芯片收入达15.85亿元,占比55%,较2023年提高20个百分点。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直接拉动了整体毛利率的上升。
产能利用率提升:
寒武纪的芯片产能主要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2023年,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产能利用率仅约60%,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如代工厂加工费、设备折旧)较高。2024年以来,随着AI行业爆发,市场需求激增,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2025年上半年达85%),单位固定成本从2023年的333元/片降至2025年的250元/片,下降约25%。
原材料成本下降:
芯片的核心原材料是晶圆(占营业成本的60%以上)。2023年,晶圆价格因供应链紧张上涨15%,导致寒武纪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12%。2024年以来,随着台积电等代工厂产能释放,晶圆价格逐步回落(2025年上半年较2023年下跌8%),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3年的65%降至2025年的60%,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
高端产品提价:
2024年,寒武纪针对云芯片产品提价10%(从每片1.2万元涨至1.32万元),原因是产品性能升级(如算力提升20%)和市场需求增长。提价后,云芯片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40%,成为毛利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客户结构优化:
2023年,寒武纪的客户主要是中小科技企业(占比60%),这类客户对价格敏感,议价能力强。2024年以来,公司成功切入大型互联网企业(如阿里、腾讯)和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这类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高,价格敏感度低,客单价较中小客户高30%以上。2025年上半年,大型客户收入占比达45%,较2023年提高25个百分点,推动整体毛利率上升。
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寒武纪的毛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30.2% vs 英伟达65%、AMD50%),主要差距在于:
寒武纪的毛利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有效和定价策略升级。尽管当前毛利率低于行业头部企业,但随着高端芯片占比提升、自有产能建设和生态系统完善,未来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预计2026年将达到35%以上,逐步缩小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差距。
(注:文中2023-2024年数据来源于寒武纪年度报告,2025年中报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披露的半年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