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基石药业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开发策略,包括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探讨其在NSCLC、HCC等适应症中的临床价值与商业潜力。
舒格利单抗(CS1001)是基石药业(02616.HK)的核心产品,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全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基石”药物,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策略是其拓展适应症、提升疗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路径。本文结合行业趋势、公司管线布局及临床数据,对其联合用药开发策略进行系统分析。
PD-(L)1抑制剂的单药疗效受限于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性,联合用药通过协同机制增强免疫应答,已成为免疫治疗的主流方向。行业常见联合策略包括:
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策略均围绕上述逻辑展开,且聚焦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耐药患者、早期癌症)。
舒格利单抗的首个联合适应症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2021年12月获批),具体为:
该方案基于Ⅲ期临床试验(GEMSTONE-302)数据: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化疗组延长4.1个月(9.0个月 vs 4.9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提升24.5%(63.4% vs 38.9%),且安全性与单药一致。此方案确立了舒格利单抗在NSCLC一线治疗的地位,也是中国首个覆盖鳞状与非鳞状NSCLC的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
EGFR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约占中国患者的30%-40%。EGFR-TKI(如奥希替尼)是此类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约50%患者会在1-2年内出现耐药(如T790M突变、MET扩增)。舒格利单抗联合EGFR-TKI的临床试验(如GEMSTONE-301)正在探索:
此外,针对ALK阳性NSCLC患者,舒格利单抗联合ALK抑制剂(如劳拉替尼)的临床试验也在规划中,目标是解决ALK-TKI的耐药问题。
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通过抑制VEGF通路,改善肿瘤血管结构,减少免疫抑制细胞(如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从而增强PD-(L)1抑制剂的疗效。舒格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如CS1003)的临床试验(GEMSTONE-303)正在进行,针对晚期肝细胞癌(HCC)一线治疗,目标是挑战索拉非尼的标准地位。
此外,该组合也在晚期胃癌(GEMSTONE-304)中探索,针对PD-L1阳性患者,联合化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提升客观缓解率(ORR)与生存期。
基石药业管线中拥有CTLA-4抑制剂(CS1002),舒格利单抗与CS1002的联合方案(“PD-L1+CTLA-4”)正在晚期黑色素瘤(GEMSTONE-201)中探索,针对BRAF野生型患者,目标是超越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的疗效(ORR约50%)。此外,该组合也在晚期肾癌(GEMSTONE-202)中进行Ⅰ/Ⅱ期临床,评估安全性与初步疗效。
舒格利单抗的联合方案已从晚期一线向早期癌症延伸:
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策略以“协同机制+未满足需求”为核心,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拓展了适应症(从NSCLC到HCC、胃癌)、治疗阶段(从晚期到早期)及患者群体(从PD-L1高表达到全人群)。
尽管面临临床试验成本、安全性及竞争压力等挑战,但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策略符合免疫治疗的行业趋势,且依托基石药业的管线布局(如CTLA-4抑制剂、EGFR抑制剂),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增长引擎。
从财经角度看,舒格利单抗的联合用药获批将显著提升其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占中国PD-(L)1抑制剂市场的15%),推动公司收入增长(预计2025年舒格利单抗收入达40亿元),并增强投资者信心(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约30倍,低于行业平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