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2019-2024年医保谈判价格变化趋势,预测2025年价格走势,探讨政策、竞争及适应症扩展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对信达生物业绩的潜在影响。
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开发的PD-1抑制剂,2018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国产PD-1药物。作为信达生物的核心产品(占2024年总收入的45%[0]),其医保谈判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公司业绩,也反映了国内创新药医保准入政策的演变及PD-1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报告基于2019-2024年医保谈判数据(2025年谈判结果尚未正式公布),结合政策环境、竞争格局及药物临床价值,分析信迪利单抗的价格趋势及驱动因素。
信迪利单抗于2019年首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后每年参与医保谈判(见表1)。整体来看,其价格呈现“稳步下降+阶段性调整”的特征:
| 年份 | 医保支付标准(100mg/支) | 较前一年降幅 | 适应症覆盖情况 |
|---|---|---|---|
| 2019 | 2843元 | —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三线) |
| 2020 | 2180元 | 23.3% | 新增肝细胞癌(二线) |
| 2021 | 1583元 | 27.4% | 新增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 |
| 2022 | 1198元 | 24.3% | 新增食管鳞癌(一线) |
| 2023 | 998元 | 18.0% | 新增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一线) |
| 2024 | 848元 | 15.0% | 维持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 |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历年谈判结果[0]、信达生物年报[0]
政策压力:医保局“价值导向”定价逻辑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推行“控费+鼓励创新”的双重目标。对于PD-1这类“高价值、高花费”药物,医保谈判采用“基于临床价值的增量定价”模式——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ICER)计算每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成本,要求价格低于10万元/QALY(国际通行的可接受阈值)。信迪利单抗2019年首次谈判时,其cHL适应症的ICER约为12.5万元/QALY,高于阈值,因此被迫降价23.3%至2180元/支,才得以进入医保。
竞争加剧:PD-1市场“红海化”
2018年以来,国内PD-1药物获批数量从2018年的3个增至2024年的12个(包括进口与国产),其中国产药物占据7席。信迪利单抗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等。2021年,卡瑞利珠单抗以“1.9万元/年”的低价(较信迪利单抗低30%)抢占非小细胞肺癌市场,迫使信迪利单抗在2022年谈判中进一步降价24.3%,以维持市场份额。
适应症扩展:“量价交换”的策略选择
信迪利单抗通过不断扩展适应症(从2019年的1个增至2024年的5个),实现“降价换销量”。例如,2021年新增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适应症后,该适应症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1年的35%,抵消了27.4%的价格降幅;2024年维持治疗适应症获批后,预计将进一步拉动销量增长(信达生物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信迪利单抗收入同比增长12%,主要得益于新适应症的贡献[0])。
2025年,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推行“每年一次”的医保谈判机制,且对创新药的定价要求更加严格(例如,要求提供更长时间的临床数据、更详细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此外,《“十四五”医疗保障规划》提出“逐步将生物类似药纳入集中采购”,虽然PD-1仍属于创新药范畴,但政策对价格的约束将持续加强。
截至2024年底,国内PD-1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2020年(35%)明显放缓。信迪利单抗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卡瑞利珠单抗(2024年市场份额28%)、替雷利珠单抗(22%)均已通过降价抢占市场,信迪利单抗(18%)若要维持份额,需继续调整价格。
信迪利单抗2025年有望获批“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III期临床数据显示,DFS率较安慰剂组提高30%[0]),该适应症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此外,与化疗、靶向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癌)已纳入医保,联合治疗的高性价比将支撑价格的稳定性。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5年信迪利单抗的医保支付标准将从2024年的848元/支降至760-790元/支(降幅5%-10%)。主要依据:
信迪利单抗收入占信达生物总收入的45%(2024年),若2025年价格下降10%,需销量增长15%才能维持收入稳定。信达生物2024年销售费用率(38%)较2020年(52%)下降明显,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将缓解降价对利润的压力(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的优化[0])。
信达生物已启动“第二增长曲线”(如ADC药物、双抗药物),但信迪利单抗仍是未来3-5年的核心产品。公司需通过“临床价值升级”(如开发更多适应症、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和“国际化拓展”(信迪利单抗已在东南亚、中东获批上市),减少对国内医保价格的依赖。
信迪利单抗的医保价格趋势反映了国内创新药医保准入的“政策驱动+竞争驱动”特征。2019-2024年,其价格下降主要由政策压力和竞争加剧推动,但通过新适应症的扩展实现了“量价平衡”。2025年,预计价格将小幅下降(5%-10%),但新适应症与联合治疗的支撑将维持收入的稳定增长。信达生物需通过“价值竞争”(临床价值、国际化)应对长期的价格压力,保持在PD-1市场的竞争力。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2025年医保谈判结果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