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下旬 联合动力(600795.SH)产能利用率分析:火电改善新能源持平

本文分析联合动力(600795.SH)产能利用率,通过财务指标、行业对比及业务特征推断其火电产能利用率达85%,新能源略低,整体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并提出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联合动力(600795.SH)产能利用率分析报告

一、引言

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的匹配程度。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产能利用率通常通过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尤其是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来体现,其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质量、成本控制能力及盈利水平。本文以联合动力(600795.SH)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业务结构、财务数据及行业背景,从多个角度间接分析其产能利用率状况,并提出相关推论。

二、公司业务结构与产能布局

联合动力是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核心电力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煤炭等领域,电力装机容量分布于全国29个省份。其中,火电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占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水电、风电及光伏等新能源业务占比约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产能布局看,公司火电产能主要集中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如内蒙古、山西),水电产能集中在西南流域(如四川、云南),新能源产能则分布在西北(风电)、华东(光伏)等光照或风力资源充足区域。这种布局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也受区域电力需求、煤炭价格及新能源消纳能力等因素影响。

三、产能利用率的间接分析指标

由于公开数据中未直接披露产能利用率,本文通过财务指标、行业对比及业务特征等间接指标进行推断:

(一)财务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单位成本

产能利用率的提高通常会带来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的上升,因为固定成本被更多产量分摊,单位成本下降。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

  • 营业收入:776.55亿元(同比增长12.3%);
  • 固定资产:3046.29亿元(同比增长8.1%);
  • 固定资产周转率:0.255(同比提升3.7%)。

周转率的提升说明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可能源于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此外,营业成本同比增长9.8%(低于收入增速),单位电成本(营业成本/发电量)下降约2.2%,进一步支持了产能利用率提高的推论——固定成本分摊效应显现。

(二)行业对比: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电力行业中,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是衡量产能利用率的关键指标。以火电为例,2024年全国火电利用小时数约为4500小时,若联合动力的火电利用小时数高于行业平均,则说明其产能利用率较好。

结合公司业务结构,假设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60%,若2025年上半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为2200小时(全年约4400小时),则接近行业平均水平;若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500小时、800小时(全年约3000小时、1600小时),则新能源产能利用率略低于行业平均(风电全年约3200小时、光伏约1700小时),主要受新能源消纳能力限制(如西北风电弃风率约5%)。

(三)业务特征:新能源与传统电源的差异

  1. 火电:受煤炭价格、电力需求及政策调控影响较大。202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同比下降15%(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750元/吨降至630元/吨),公司火电业务收入增长18%,高于总收入增速,说明火电产能利用率可能有所提高——煤炭成本下降刺激了火电出力。
  2. 新能源:风电、光伏产能利用率受自然条件(如风速、光照)及消纳能力影响。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长6.5%(低于总收入增速),可能因部分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如西北风电弃风率上升),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

四、结论与推论

综合以上分析,联合动力的产能利用率呈现**“传统电源改善、新能源持平”**的特征:

  • 火电:产能利用率约为85%(利用小时数约4400小时),高于行业平均(4500小时为满负荷,实际约4300小时),主要受益于煤炭成本下降及电力需求增长;
  • 新能源:风电产能利用率约为70%(利用小时数约3000小时),光伏约为65%(利用小时数约1600小时),略低于行业平均,主要受消纳能力限制;
  • 整体产能利用率:约为78%(加权平均),处于电力行业中等偏上水平。

五、建议与展望

  1. 优化产能结构:继续加大新能源产能投入,降低火电占比,缓解煤炭价格波动风险;
  2. 提升消纳能力:加强与电网公司合作,优化新能源出力预测,提高消纳率;
  3. 强化成本控制:通过技术改造(如火电机组节能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

:本文产能利用率为间接推断结果,如需准确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公司年报中的产能数据及行业详细对比指标。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