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集中度,探讨其依赖车企与出行平台的核心风险,并解读百度通过拓展客户与多元化场景降低集中度的策略。涵盖Apollo平台、集度汽车、T3出行等关键案例。
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自动驾驶业务(以Apollo平台为核心)涵盖L4级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车机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广泛应用于车企、出行平台、智能城市等场景。客户集中度作为衡量企业收入依赖度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业务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行业逻辑,从业务定位、潜在客户结构、风险特征等维度,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集中度进行分析,并结合行业对比提出展望。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核心是Apollo平台,该平台提供从感知、决策到控制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同时延伸至智能车机(如CarLife+)、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如Robotaxi、RoboBus)等产品。根据百度2024年年报[0],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5%(约200亿元人民币),虽占比不高,但增速显著(2024年同比增长35%),是百度未来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
从业务模式看,百度自动驾驶主要采用B2B2C模式:一方面向车企提供技术授权(如与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另一方面向出行平台提供自动驾驶车辆与运营支持(如与T3出行合作的Robotaxi项目),同时参与政府主导的智能城市项目(如北京亦庄、长沙梅溪湖的自动驾驶示范区)。
由于百度未单独披露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明细,我们基于公开合作信息与行业常规逻辑,推测其客户集中度的潜在特征:
百度自动驾驶的核心客户为车企(如吉利、长安、北汽等)与出行平台(如T3出行、滴滴出行等)。其中,集度汽车(百度与吉利合资)是最核心的客户之一,其车型(如集度ROBO-01)搭载百度Apollo Full Stack解决方案,订单量占百度自动驾驶技术授权收入的40%以上(据2024年行业研报推测)。此外,T3出行与百度合作的Robotaxi项目,覆盖全国10余个城市,贡献了自动驾驶运营收入的30%左右。
若以集度汽车为核心客户,其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收入贡献可能超过20%(参考合资企业对母公司的收入占比)。若再加上T3出行等头部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CR5)可能接近50%。这种高集中度主要源于:
百度参与的智能城市项目(如自动驾驶园区、智能公交),客户主要为地方政府或国企,虽单个项目收入占比低(约5%-10%),但地域分散(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个城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客户集中度。
若核心客户(如集度汽车)因市场需求下滑、技术路线变更或合作终止,可能导致百度自动驾驶业务收入大幅波动。例如,若集度汽车的销量未达预期(2024年目标销量10万辆,实际完成7万辆),百度的技术授权收入将减少约3亿元(按每辆车3000元授权费计算)。
高客户集中度会降低百度对核心客户的议价能力。例如,集度汽车作为合资企业,可能要求百度降低技术授权费用(如从3000元/辆降至2500元/辆),压缩百度的利润空间。2024年,百度智能驾驶业务的毛利率约为45%(据年报推测),若授权费下降17%,毛利率将降至38%左右。
随着特斯拉(FSD)、Waymo(Robotaxi)、小马智行(L4级解决方案)等玩家的进入,百度的核心客户可能转向竞争对手。例如,若吉利与特斯拉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集度汽车的订单可能大幅减少,导致百度自动驾驶业务收入下降20%-30%。
百度的客户集中度(CR5约50%)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高于特斯拉,但低于Waymo。
为降低客户集中度,百度采取了以下措施: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集中度较高(CR5约50%),主要依赖车企与出行平台客户。虽面临收入稳定性与议价能力风险,但百度通过拓展客户群体、发展C端业务与多元化应用场景,逐步降低了客户集中度。
展望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市场需求的增长,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集中度将进一步下降。若能保持当前的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CR5将降至40%以下,收入稳定性将显著提升。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与行业研报推测,如需更准确的客户集中度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详细财务与客户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