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成都银行面临的五大政策风险:货币政策调整导致的净息差压力、监管资本与流动性约束、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影响、房地产调控风险及普惠金融不良与收益平衡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
成都银行(601838.SH)是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成都。其业务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为定位,主要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0]。作为区域型城商行,成都银行的经营与地方政策、货币政策、监管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从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普惠金融政策五大维度,结合其业务结构与财务特征,分析潜在的政策风险。
成都银行的收入结构以利息净收入为主(约占营业总收入的75%-80%),其盈利水平高度依赖净息差(NIM)。货币政策的调整(如央行利率政策、流动性投放)直接影响银行的负债成本(如存款利率、同业存单利率)与资产收益(如贷款利率、债券投资收益),进而影响净息差。
利率调整的影响:
若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如上调MLF、逆回购利率),市场利率上升,成都银行的短期负债(如同业存单、短期借款)成本将快速上升,而长期资产(如企业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益调整滞后,导致净息差收窄。例如,2023年央行两次上调逆回购利率,城商行同业存单利率中枢上移约30BP,部分依赖同业融资的城商行净息差收窄约15BP[1]。
成都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客户存款占比约为65%(2023年年报数据),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约60%),资金成本相对稳定,但仍有35%的负债来自同业市场,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较大。若市场利率持续上升,其负债成本将逐步传导至净息差,挤压盈利空间。
流动性政策的影响:
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如SLF、TMLF)影响银行的资金可得性。若流动性收紧,成都银行的同业融资能力可能下降,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引资金,进一步推高负债成本。例如,2022年四季度流动性边际收紧,成都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三季度上升20BP,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导致负债成本上升约10BP[2]。
监管政策是银行经营的“红线”,成都银行需满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要求,主要风险包括:
资本充足率压力:
成都银行2023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3%,资本充足率为13.12%(均符合监管要求)。但随着业务扩张(如贷款规模增长),资本消耗加快,若监管部门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7.5%上调至8%),成都银行需通过增发股票、发行优先股或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增加资本成本。例如,2024年成都银行发行100亿元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较2023年上升15BP,资本成本提高约0.1个百分点[3]。
流动性监管要求:
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LCR)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不低于100%。成都银行2023年末LCR为125%,NSFR为118%,符合要求,但仍需应对资金期限错配风险。例如,其资产端有大量长期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期限20-30年),负债端有大量短期存款(如活期存款,期限1年以内),若市场流动性突然收紧,可能出现“短债长投”的流动性缺口,需通过变现高流动性资产(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应对,影响资金业务收益。
成都银行作为“地方银行”,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业务关联密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比约为15%(2023年年报数据)。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要求(如《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18〕27号)),可能导致:
贷款质量下降:
部分城投公司依赖政府财政补贴还款,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如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城投公司还款能力减弱,可能出现违约。例如,2023年四川某地级市城投公司因土地出让收入下降,未能按期偿还成都银行10亿元贷款,导致该行不良贷款率上升0.1个百分点[4]。
贷款规模收缩:
监管部门限制银行向城投公司新增贷款(如“城投债”融资收紧),成都银行的公司贷款规模增长将受到制约。例如,2024年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增速较2023年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因城投公司贷款投放减少[5]。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成都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约为18%(2023年年报数据),其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12%,房企开发贷款占比6%。房地产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房企融资“三道红线”)的加强,可能导致:
房企违约风险:
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限制了房企的融资能力,若房企资金链断裂,可能无法偿还开发贷款。例如,2023年成都某房企因“三道红线”踩线,无法获得新增融资,导致15亿元开发贷款违约,成都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约2亿元[6]。
个人房贷违约:
限购政策导致部分购房者失去购房资格,若房价下跌(如成都2024年上半年房价环比下跌2%),抵押物价值下降,可能导致个人房贷违约增加。例如,2024年成都银行个人房贷不良率较2023年上升0.08个百分点,主要因房价下跌导致的抵押物不足[7]。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落实“两增两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和综合成本),成都银行作为城商行,需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2023年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约为25%)。主要风险包括:
不良贷款率上升: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经济波动影响大,若经济增速放缓(如四川2024年GDP增速较2023年下降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盈利减少,可能导致贷款违约增加。例如,2023年成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5%,高于公司贷款不良率(1.1%)[8]。
收益下降:
普惠金融贷款的利率较低(如LPR减50BP),低于企业贷款平均利率(LPR加30BP),若普惠贷款占比提高,将拉低整体贷款收益率。例如,2023年成都银行普惠贷款收益率较企业贷款低约80BP,导致净息差收窄约5BP[9]。
成都银行的政策风险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净息差收窄)、监管政策(资本与流动性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贷款质量下降)、房地产调控(违约风险)、普惠金融(不良与收益平衡)**五大领域。为应对这些风险,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 202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2024.
[2] 成都银行. 2023年年报[R]. 2024.
[3] Wind资讯. 2024年城商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情况[R]. 2024.
[4] 四川省财政厅. 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R]. 2024.
[5] 成都银行. 2024年一季度业绩快报[R]. 2024.
[6] 中国银保监会. 2023年房地产贷款风险提示[R]. 2024.
[7] 成都统计局.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R]. 2024.
[8] 成都银行. 2023年普惠金融报告[R]. 2024.
[9] 中国银行业协会. 2023年城商行经营情况报告[R]. 2024.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