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联合动力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市场的份额提升潜力,涵盖行业环境、企业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现状及驱动因素、风险挑战,展望其未来全球前三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作为“三电”核心部件之一(电机、电池、电控),其市场份额的提升直接反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联合动力(全称:中车时代电气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车时代电气(688187.SH)旗下核心电驱系统平台,依托中车集团的轨道交通技术积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电驱领域加速布局。本文从行业环境、企业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现状及驱动因素、风险挑战四大维度,分析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可行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6.7%,渗透率提升至35.6%;2025年上半年销量继续保持28.9%的增速,全年有望突破1200万辆。电驱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其市场规模随销量同步增长——2024年全球电驱系统市场规模约3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中国市场占比约55%,规模达176亿美元,增速超45%[0]。
行业高增长为联合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若能保持现有市场份额,营收规模将随行业扩张而增长;若能提升份额,则可实现超额增长。
电驱系统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腰部挤压”的格局。2024年全球前五大电驱系统供应商(汇川技术、英飞凌、比亚迪半导体、中车时代电气、宁德时代)合计市场份额达62%,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中车时代电气(含联合动力)市场份额约为8.5%,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三[0]。
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核心逻辑是:整车厂对电驱系统的可靠性、集成度、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中小供应商因技术、产能或客户资源限制逐渐被淘汰。联合动力作为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集中度提升的红利。
联合动力依托中车集团在轨道交通电机、控制器领域的技术积累,形成了“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一体化电驱系统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优势包括:
联合动力的客户结构以头部整车厂+新势力为主,具备较强的客户粘性:
联合动力近年来加速产能扩张,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需求:
根据IHS Markit数据,2024年联合动力全球电驱系统市场份额达8.5%,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中国市场份额达11.2%,位居第三(仅次于汇川技术的15.8%、比亚迪半导体的13.5%)[0]。
份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电驱系统的核心部件(如SiC芯片、IGBT模块)依赖进口,若出现供应链中断(如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限制),将影响产能释放;此外,铜、稀土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如2024年铜价上涨12%),将挤压毛利率空间[0]。
汇川技术、英飞凌等竞争对手也在加速SiC模块、800V高压电驱的布局,例如汇川技术2025年推出的“多合一电驱系统”,效率达94%,较联合动力的产品高1个百分点;英飞凌的SiC模块产能2026年将扩张至50万片/年,规模效应下成本优势明显[0]。
若出现更先进的技术(如固态电机、无线充电),现有电驱系统可能面临替代风险;此外,智能化趋势(如电机控制算法的AI化)要求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若研发投入不足,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0]。
联合动力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市场的份额具备持续提升的基础,主要逻辑如下:
但需警惕供应链风险、竞争对手挤压、技术迭代等不确定性。若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海外市场,联合动力的市场份额有望从2024年的8.5%提升至2027年的12%,成为全球前三的电驱系统供应商。
建议关注:联合动力的产能扩张进度(株洲二期项目)、SiC模块量产情况、海外市场拓展(如欧洲、东南亚)、与新势力客户的合作深度(如小鹏G6的销量表现)。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资料整理[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