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奇瑞汽车2022-2024年研发投入趋势,聚焦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及轻量化技术,对比行业研发效率与未来战略规划。
奇瑞汽车(00259.HK)作为国内老牌车企,近年来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转型背景下,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2.1亿元、38.5亿元、4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8%,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2.3%),显示研发投入优先级提升。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为6.1%,较2022年的5.3%提升0.8个百分点,高于国内传统车企平均水平(约5.0%),但低于新能源龙头企业(如比亚迪2024年研发占比8.9%)。
从投入节奏看,2023年起研发费用增速显著加快,主要因公司启动“新能源转型三年计划”,将研发资源向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倾斜。2024年研发投入中,新能源相关支出占比达65%,较2022年提升20个百分点,体现公司对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聚焦。
奇瑞的研发投入结构呈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战略赛道前瞻布局”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公司在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新能源研发支出的40%。2024年,奇瑞推出自主研发的“鲲鹏超混”系统,其中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3.9%,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三元锂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至280Wh/kg,支持续航里程突破700km(CLTC标准)。此外,公司正在研发800V高压平台,计划2025年搭载于全新纯电车型,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的超快充能力。
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占比约25%,重点布局L4级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度地图与传感器融合技术。2024年,奇瑞与百度Apollo合作推出“星途瑶光C-DM”车型,搭载城市NOP(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覆盖国内100+城市的复杂路况。截至2024年末,公司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累计达1200万公里,数据积累量位居国内车企前5名。
轻量化研发投入占比约15%,主要围绕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2024年,奇瑞推出“全铝车身”技术,使车型重量降低20%,续航里程提升15%;同时,热成型钢使用率提升至35%,增强车身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从行业排名看,根据券商API数据[1],2024年奇瑞研发投入规模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6位(前5位为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但从研发效率(专利数量/研发费用)看,奇瑞处于行业中等水平:2024年公司申请专利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450件,较比亚迪(2500件发明专利)仍有差距。
与同梯队企业对比,奇瑞的研发投入强度(6.1%)高于长城汽车(5.5%)、长安汽车(5.8%),但低于吉利汽车(6.5%)。从研发产出转化看,奇瑞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为32%,低于比亚迪(75%)、吉利(40%),说明研发投入向市场份额的转化效率仍需提升。
研发投入的加大推动了产品迭代周期缩短。2024年,奇瑞推出8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混动),较2022年增加5款,覆盖紧凑型SUV、中型轿车等细分市场。其中,“奇瑞eQ7”纯电SUV凭借280Wh/kg电池与15万级售价,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成为公司新能源板块的销量支柱。
2024年,奇瑞通过技术授权获得收入3.2亿元,较2022年增长85%,主要来自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算法的对外输出。例如,公司向东南亚某车企授权“鲲鹏超混”系统,获得一次性授权费1.5亿元及后续量产提成。
根据公司2025年战略规划,未来3年奇瑞研发投入将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重点布局以下领域:
奇瑞汽车的研发投入呈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聚焦新能源”的特征,研发力度处于国内车企第二梯队。尽管当前研发效率与龙头企业仍有差距,但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公司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已形成一定技术壁垒。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与技术转化效率的提升,奇瑞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注:本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末,2025年数据尚未完全披露,部分内容基于公司公开规划与行业趋势推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