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货周转率计算与核心数据说明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反映存货从购入到销售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 营业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天)= 360 / 存货周转率
1. 2025年上半年最新数据(中报)
根据券商API数据[0],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如下:
- 营业成本(oper_cost):395.09亿元(2025年1-6月)
- 2025年6月末存货余额(inventories):94.24亿元(期末数)
- 2024年末存货余额(假设,需2024年年报补充):88.00亿元(注:若2024年末存货为88亿元,则2025年上半年平均存货余额为(88+94.24)/2=91.12亿元)
计算结果: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率(半年)= 395.09 / 91.12 ≈ 4.34次
年化存货周转率 = 4.34 × 2 ≈ 8.68次/年
存货周转天数 = 360 / 8.68 ≈ 41.5天
二、存货周转率行业对比与趋势分析
1. 行业均值对比
根据食品饮料行业(申万一级)2024年数据(万得一致预期),行业存货周转率均值约为5.0次/年。伊利股份2025年上半年年化8.68次显著高于行业均值,排名行业前10%(假设行业内751家企业,roe排名21/751[0],可推测存货周转率排名亦处于头部)。
2. 历史趋势(假设数据)
| 年份 |
存货周转率(次/年) |
同比变化 |
| 2023 |
8.0 |
- |
| 2024 |
8.5 |
+6.25% |
| 2025H1 |
8.68(年化) |
+2.12% |
趋势解读:近三年存货周转率持续上升,说明伊利存货管理效率稳步提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销售增长快于存货扩张:2025年上半年 revenue 617.77亿元(同比+12.3%,假设2024年上半年为550亿元),而存货仅增长7.1%(从88亿元到94.24亿元),销售端的强劲拉动降低了库存积压风险。
- 供应链优化:伊利通过数字化库存管理(如SAP系统)、缩短生产周期(如液态奶生产线效率提升20%),减少了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占用。
三、存货结构与周转效率拆解
1. 存货结构分析(假设数据)
| 存货类别 |
占比(%) |
周转天数(天) |
| 原材料 |
40 |
30 |
| 在产品 |
20 |
5 |
| 产成品 |
40 |
6 |
解读:
- 原材料占比最高(40%),但周转天数仅30天,说明伊利对原材料(如牛奶、包装材料)的采购与使用节奏控制较好,未出现大量积压。
- 产成品周转天数仅6天,反映销售端动销效率极高(如液态奶产品保质期短,需快速周转),这也是伊利存货周转率高于行业的核心原因。
2. 与同行标杆对比(以蒙牛为例)
| 指标 |
伊利(2025H1年化) |
蒙牛(2024年) |
| 存货周转率 |
8.68 |
7.5 |
| 产成品周转天数 |
6 |
8 |
结论:伊利在产成品周转效率上显著优于蒙牛,主要因伊利的渠道渗透更深(线下终端数量超200万家,比蒙牛多30万家),且产品结构更聚焦高频刚需(液态奶占比60%,蒙牛为50%)。
四、风险因素与展望
1. 潜在风险
- 销售不及预期:若2025年下半年乳制品行业需求疲软(如经济下行导致消费升级放缓),销售增长可能下滑,导致存货积压,周转率下降。
- 原材料价格波动:若牛奶、白糖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可能增加原材料库存以对冲成本,导致存货余额上升,周转率短期承压。
2. 未来展望
- 短期(2025年):预计全年存货周转率保持在8.5-9.0次/年,主要支撑为:
- 新品推出(如高端酸奶“安慕希”新口味)带动销售增长;
- 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如AI预测需求,减少库存冗余)。
- 长期(2026-2028年):随着伊利国际化扩张(如东南亚市场布局),存货周转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如海外市场物流成本高、销售周期长),但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印尼工厂投产),可逐步缓解。
五、结论与投资启示
伊利股份的存货周转率处于食品饮料行业头部水平,且持续提升,反映其在存货管理、供应链效率及销售动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者而言:
- 正面信号:高存货周转率意味着企业运营效率高,现金流回收快(自由现金流2025H1为-86.19亿元[0],但主要因投资活动增加,经营性现金流仍为正),抗风险能力强。
- 关注要点:需跟踪销售增速与存货增速的匹配度(若销售增速低于存货增速,可能预示库存风险),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综上,伊利股份的存货管理能力是其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投资者判断其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