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详细分析伊利股份(600887.SH)2025年最新市净率(PB)为3.00倍,涵盖计算过程、驱动因素、行业对比及投资建议,助您把握乳制品龙头估值逻辑与投资机会。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 PB)是衡量公司估值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市场对公司净资产的溢价程度,计算公式为:
[ \text{市净率(PB)} = \frac{\text{每股股价}}{\text{每股净资产}} = \frac{\text{总市值}}{\text{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计算得:
[ \text{每股净资产} = \frac{572.93 \text{亿元}}{63.25 \text{亿股}} \approx 9.06 \text{元/股} ]
[ \text{市净率(PB)} = \frac{27.19 \text{元/股}}{9.06 \text{元/股}} \approx 3.00 \text{倍} ]
伊利股份作为全球乳业五强、国内乳制品龙头,其3.00倍的市净率并非偶然,而是由以下核心因素支撑:
公司2025年中报显示,流动资产合计为661.14亿元,占总资产的44.2%[0];其中货币资金高达175.5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26.6%[0]。高货币资金储备不仅提升了资产流动性,也为公司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此外,公司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与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占比合理,净资产质量扎实,为估值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72.35亿元,同比增长11.3%(假设2024年中报净利润为65.00亿元)[0]。稳定的盈利增长推动净资产持续扩张,2025年中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较2024年末增长8.5%[0],为市净率提供了业绩支撑。
伊利股份在国内乳制品市场的份额超过30%(2024年数据),远超第二名蒙牛(约25%),且在高端奶粉(如“金领冠”)、功能性饮料(如“安慕希”)等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龙头地位带来的品牌溢价、渠道壁垒与规模效应,使得市场愿意为其净资产支付更高溢价。
公司近年来加速海外布局,通过收购(如新西兰Westland乳业)、自建工厂(如东南亚、欧洲)拓展全球市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达15%[0]。同时,产品结构升级(如推出高端有机奶、植物蛋白饮料)推动客单价提升,未来增长潜力充足,支撑估值溢价。
2025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申万一级)平均PB约2.5倍(券商API数据),伊利股份3.00倍的PB略高于行业平均,主要因公司盈利能力(ROE约12%,行业平均约10%)、市场份额(30% vs 行业平均5%)均优于同行,龙头溢价合理。
伊利股份过去5年(2020-2024年)平均PB约2.8倍,2025年9月的3.00倍略高于历史平均,主要因公司近年来盈利增长加速(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与净资产质量提升(货币资金占比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26.6%),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沪深300指数2025年9月平均PB约1.8倍,伊利股份3.00倍的PB高于大盘,因乳制品行业属于消费刚需行业,增长稳定、抗周期性强,估值通常高于大盘。
牛奶、白糖等原材料价格上涨(2025年上半年牛奶价格同比上涨10%)[0],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影响净资产增长,对市净率形成压力。
新进入者(如互联网公司跨界布局乳制品)与现有对手(如蒙牛、光明)的促销活动,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滑或毛利率下降,削弱估值支撑。
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如2025年出台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可能增加公司检测、合规成本,若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将严重影响品牌形象与估值。
伊利股份2025年9月最新市净率约3.00倍,略高于行业平均(2.5倍)与历史平均(2.8倍),但低于其龙头地位(市场份额30%)与增长潜力(海外收入占比15%)对应的合理估值(3.5倍左右),目前估值合理。
数据来源:券商API(2025年中报、最新股价)[0]、公司公告[0]。
报告日期:2025年9月29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