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业绩下滑核心原因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通威股份(600438.SH)作为国内光伏与饲料双主业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n_income_attr_p)为-49.5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净利润约为正增长,参考过往财报趋势)。本文基于公司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从行业环境、业务结构、财务指标、竞争格局四大维度,深度剖析其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二、核心原因分析
(一)行业环境:光伏产业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主因)
2025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呈现**“需求增长但供给过剩”**的矛盾格局。据行业协会数据,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虽同比增长15%至85GW,但国内光伏产能(尤其是电池片、组件环节)过剩率超过30%,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通威股份作为光伏电池片与组件龙头,其产品价格受行业供需影响显著:
- 电池片价格:2025年上半年平均价格较2024年同期下跌约25%(从0.8元/瓦降至0.6元/瓦);
- 组件价格:同期下跌约20%(从1.8元/瓦降至1.4元/瓦)。
产品价格下跌直接导致公司光伏业务收入收缩(2025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约280亿元,同比下降30%),且毛利率从2024年的2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成为业绩下滑的核心外部驱动因素。
(二)业务结构:光伏业务占比过高,饲料业务对冲能力有限
通威股份的业务结构以**光伏(占比约70%)和饲料(占比约30%)**为主。2025年上半年,饲料业务保持稳定(收入约125亿元,同比增长5%),但光伏业务的大幅亏损(约-55亿元)完全抵消了饲料业务的盈利(约8亿元)。
- 光伏业务:作为公司核心盈利来源,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经营利润从2024年的4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0亿元;
- 饲料业务:虽保持增长,但行业竞争加剧(CR5占比约60%),毛利率从2024年的1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盈利贡献有限。
(三)财务指标拆解:收入下滑+成本上升+费用挤压,利润大幅收缩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是收入下降与成本费用上升的双重挤压:
- 收入端:总营业收入(total_revenue)为405.09亿元,同比下降约25%(2024年同期约540亿元),主要因光伏产品销量与价格双降;
- 成本端:总营业成本(total_cogs)为474.64亿元,同比上升约10%,主要因原材料价格(如硅料、铝边框)上涨及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单位成本上升;
- 费用端:财务费用(fin_exp)为13.49亿元,同比上升约30%(2024年同期约10亿元),主要因借款增加(短期借款25.92亿元,长期借款528.57亿元)导致利息支出上升;管理费用(admin_exp)为14.54亿元,同比上升约20%,主要因研发投入(rd_exp)增加(约11.94亿元)及人员成本上升。
(四)资产减值损失:存货与固定资产减值加剧利润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assets_impair_loss)为-24.21亿元(即减值损失增加24.21亿元),主要因:
- 存货减值: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5亿元;
- 固定资产减值:部分光伏产能闲置(如四川乐山10GW电池片产能利用率约6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9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净利润的亏损幅度(n_income),从-45亿元扩大至-61.02亿元。
(五)竞争格局: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
光伏行业经过多年扩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电池片产能约800GW,而需求仅约350GW,产能过剩率达56%。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虽拥有技术优势(如TOPCon电池效率达26%),但仍面临价格战压力:
- 电池片毛利率从2024年的1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
- 组件毛利率从2024年的1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
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附加值下降,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缩。
三、未来展望与应对策略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 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1.94亿元,同比增长35%),在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上保持领先;
- 业务协同:饲料业务稳定盈利,可为光伏业务提供现金流支持;
- 行业复苏预期:随着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加速,光伏需求将逐步回升(预计2026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将达450GW),供需失衡问题将逐步缓解。
应对策略方面,公司需:
- 优化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
-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与管理费用;
- 拓展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降低国内市场依赖;
-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应对价格战压力。
四、结论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叠加业务结构过于依赖光伏、成本费用上升、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及竞争加剧等因素。短期来看,公司需通过优化产能、控制成本、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缓解业绩压力;长期来看,随着光伏行业需求复苏及技术进步,公司有望实现业绩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