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比亚迪自动驾驶研发进展,包括研发投入、技术路线、量产进度及战略布局,揭示其L2+级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与未来L3/L4级规划。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同期历史新高,海外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0]),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其巩固行业地位、拓展未来增长空间的核心战略方向。本文从研发投入、技术路线、量产进度、战略布局等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公开信息,对其自动驾驶研发进展进行系统分析。
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力度始终处于行业前列,且呈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达295.96亿元,同比增长约47.98%(假设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200亿元);研发投入占总收入(3712.81亿元)的比例约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5%-7%)。
从投入结构看,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与汽车电子装置(如ADAS系统、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其中,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投入占比约30%-40%(行业估算),主要用于传感器融合技术、算法优化、芯片研发等核心环节。持续高投入为比亚迪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比亚迪采用**“垂直整合+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依托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自主研发与集成。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自主生产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提供了独特优势。例如,电池与电机的控制算法可与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融合,提升能量效率与行驶安全性;汽车电子装置的自主研发降低了系统兼容性风险,缩短了研发周期。
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L2+级别的量产落地,其核心产品为Di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搭载于汉、唐、宋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DiPilot系统具备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LKA)、主动刹车(AEB)等功能,可实现“脱手驾驶”(部分场景)与“自动变道”(高速场景)。截至2025年上半年,搭载DiPilot系统的车型销量占比约60%,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规模化量产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大量的真实路况数据。
比亚迪计划在2026-2027年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 conditional automation),主要应用于高速场景与城市快速路;2028年之后,逐步向L4级别(high automation)推进,实现城市复杂场景的自动驾驶。
比亚迪的自动驾驶研发以封闭研发为主,同时与部分企业开展有限合作。例如,早期与百度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算法,但目前主要依赖自身研发团队。
比亚迪将自动驾驶视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增长引擎”,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
目前,比亚迪与百度、华为等企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交流层面,尚未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未来,不排除与科技公司合作,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如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极端场景处理)仍需持续投入与优化,短期内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难度较大。
国内自动驾驶法规(如L3级别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与商业化应用)尚未完善,可能影响技术的落地进度。
特斯拉(FSD)、华为(ADS)、小鹏(XNGP)等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比亚迪需保持研发投入力度以维持优势。
比亚迪在自动驾驶研发上持续高投入、技术积累深厚、量产进度领先,其垂直整合战略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具备独特优势。目前,L2+级自动驾驶已规模化应用,未来有望向L3、L4级别推进。尽管面临技术与法规挑战,但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成为其未来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