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规范分析:现状、问题与监管方向

本报告深入分析关联交易的定义、监管框架及现状,揭示信息披露不充分、定价不公等问题,提出完善监管、加强公司治理等建议,助力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关联交易规范程度分析报告:现状、问题与监管方向

一、关联交易的定义与规范的核心价值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收取价款),其核心特征是交易双方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交易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市场公平性及公司治理有效性三大核心目标:

  •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产(如资金占用)、操纵利润(如虚假交易)或损害公司价值(如低价转让资产);
  • 维护市场公平:避免关联方利用信息优势或控制权优势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确保资源配置效率;
  • 促进公司治理:推动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决策透明度与科学性。

二、关联交易的监管框架与关键规范要求

中国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的多层次体系,核心要求聚焦于决策程序、信息披露、定价公允性三大维度:

(一)监管体系概述

层级 核心规则 关键要求
法律 《公司法》第21条、《证券法》第63条 禁止关联方损害公司利益;要求充分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部门规章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21修订) 关联交易需经非关联董事/股东审议;披露关联方关系、交易细节
自律规则 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重大关联交易(如3000万元以上且占净资产5%)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股东回避

(二)核心规范要求解析

  1. 决策程序合规
    关联交易必须经过非关联方主导的决策流程——关联股东/董事在审议时需回避,由非关联董事过半数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由非关联股东表决(如《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7条)。例如,控股股东参与的关联交易,必须排除其表决权,确保决策独立性。

  2. 信息披露充分
    需披露关联方关系、交易内容、交易金额、定价依据、交易目的及对公司的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1条)。例如,公司需在年报中详细列示关联交易的“交易类型、关联方名称、交易金额、定价方式(如市场公允价、成本加成法)”,临时报告中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如单次交易金额超过3000万元)。

  3. 定价公允性
    关联交易价格必须符合市场公允价,禁止通过溢价/折价转移利润(《公司法》第21条)。监管机构要求公司采用“市场比较法、成本法、收益法”等合理方法确定价格,并披露定价模型与计算过程(如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5号》)。

三、当前关联交易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一)市场现状概述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3-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呈现“规模稳定、占比小幅上升”的特征:

  • 2023年关联交易总额约12.3万亿元,占全年营收的18.5%;
  • 2024年关联交易总额约13.1万亿元,占比升至19.2%(主要因制造业、金融业的产业链整合需求增加);
  • 违规案例数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证监会处罚关联交易违规案件45起,2024年增至52起(同比上升15.6%),涉及“资金占用、虚假披露、定价不公允”等问题。

(二)主要违规问题分析

  1. 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公司通过“隐藏关联方关系”或“简化交易细节”规避监管。例如,某上市公司2024年向“间接关联方”(控股股东的全资子公司)销售产品1.2亿元,但未披露关联方名称及交易背景,被交易所出具《问询函》;另有公司仅披露交易金额,未说明“定价依据”(如未披露“市场比较法”的具体参数)。

  2. 定价不公允
    关联交易成为“利润转移工具”。例如,某国企上市公司2023年向控股股东转让一项资产,定价5000万元(市场评估价8000万元),导致公司损失3000万元;另有公司向关联方销售产品的价格比市场高20%(如某电子公司向关联方销售芯片,市场均价100元/片,关联交易价120元/片),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3. 决策程序违规
    部分公司未履行“关联股东回避”或“股东大会审议”程序。例如,某上市公司2024年向控股股东借款2亿元(占净资产的8%),未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仅由董事会通过(关联董事未回避),被交易所通报批评。

  4. 资金占用问题
    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方应收账款”或“借款”占用公司资金。例如,某上市公司2023年关联方占用资金余额1.5亿元(占净资产的10%),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三、典型案例:违规与规范的对比

(一)违规案例:乐视网关联交易案(2015-2017年)

乐视网通过与关联方(乐视控股、乐视体育)签订“虚假合同”,隐瞒了大量关联方资金占用。例如,乐视网向乐视控股销售“影视版权”确认收入10亿元,但实际上未收到货款,而是通过“关联方资金循环”伪造现金流。此外,乐视网未披露关联方之间的“担保事项”(如为乐视体育提供15亿元担保),导致公司2017年破产。2021年,证监会对乐视网及相关责任人处以“60万元罚款+终身禁入”的处罚。

(二)规范案例:贵州茅台关联交易案(2024年)

贵州茅台2024年关联交易总额15亿元(占营收的1.2%),主要涉及“向关联方销售茅台酒”及“采购原材料”:

  • 定价公允性:向关联方销售茅台酒的价格与市场一致(1499元/瓶);采购原材料(如高粱、小麦)采用“市场比较法”,价格低于市场均价5%(降低公司成本);
  • 决策程序合规:关联交易经董事会审议,关联股东(如茅台集团)回避表决;
  • 信息披露充分:披露了关联方名称(如茅台集团进出口公司)、交易金额(15亿元)、定价依据(市场比较法)及对公司的影响(降低成本0.5%),得到中小股东支持(股东大会同意率98%)。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当前关联交易的规范程度整体提升(如贵州茅台等公司的合规运作),但局部问题仍突出(如信息披露不充分、定价不公允)。监管框架已较为完善,但执行力度中小股东保护仍需加强。

(二)建议

  1. 监管层面

    • 完善关联方认定标准:扩大关联方范围(包括“间接关联方”“潜在关联方”,如通过多层持股隐藏的关联方);
    • 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公司披露“关联交易定价模型”(如市场比较法的具体参数)、“交易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 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公司处以“高额罚款+刑事责任”(如对资金占用的公司处以“占用金额10%的罚款”,并追究控股股东的刑事责任)。
  2. 公司层面

    • 完善治理结构:设立“独立董事主导的关联交易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
    •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财务指标监控”(如关联交易占比超过20%时触发预警)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明确“决策流程、披露要求、定价标准”。
  3. 中小股东层面

    • 提高维权意识:积极参与股东大会(如对关联交易投“反对票”),通过“股东诉讼”维护利益(如起诉公司及控股股东“损害股东利益”);
    • 关注信息披露:定期查看公司的“年报、半年报”,重点关注“关联交易章节”(如关联方名称、交易金额、定价依据),及时向监管机构举报违规行为。

五、未来展望

随着注册制的推行(2023年全面实行),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将更加严格(如“强制披露关联交易的‘商业逻辑’”),违规成本将更高(如“欺诈发行”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未来,关联交易将更透明、更公允,成为“公司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的工具(如贵州茅台的合规关联交易),而非“利益输送”的渠道。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案例[1]。)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