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涵盖业务定位、财务表现、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探讨其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与挑战。
香飘飘(603711.SH)作为国内杯装奶茶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即饮业务(如瓶装奶茶、即饮果茶等),以应对传统杯装奶茶市场增长放缓的挑战。本文从业务定位、财务表现、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及战略执行等维度,分析其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
香飘飘的核心业务为杯装奶茶(占总营收的80%以上),但随着消费场景从“家庭/办公室”向“户外/即食”转移,即饮饮料(Ready-to-Drink, RTD)成为饮料行业增长的核心赛道。公司于2018年推出即饮奶茶产品,2021年进一步拓展至即饮果茶、茶饮料等品类,目标是将即饮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关键判断:即饮业务是香飘飘应对传统业务瓶颈的必然选择,但需解决“产品差异化”与“渠道适配性”问题——传统杯装奶茶的“冲泡”属性与即饮的“便捷”属性差异较大,需重新构建产品逻辑与用户认知。
尽管2025年中报未披露细分业务收入,但结合公司公开信息,2023年即饮业务收入约占总营收的15%(约4.67亿元),2024年提升至20%(约6.23亿元)(注:数据来源于公司过往年报推测)。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0.35亿元,若即饮业务占比保持20%,则收入约2.07亿元,同比增长约10%(假设)。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3.31亿元(占总营收的32%),主要用于即饮业务的渠道拓展(如便利店、自动售货机)与品牌营销(如线上直播、线下促销)。同期,营业利润亏损1.37亿元,净利润亏损9763万元,部分原因是即饮业务的“规模效应未释放”——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单位成本较高,新品推广费用尚未转化为稳定收入。
即饮业务的毛利率(约35%)低于传统杯装奶茶(约45%),主要因即饮产品的包装(瓶装)与物流成本更高。若即饮业务收入能突破10亿元(占总营收的30%),规模效应将推动毛利率提升至40%左右,有望实现盈利。
据《2024年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即饮饮料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6.8%)。其中,即饮奶茶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驱动因素为:
消费者对即饮饮料的需求从“解渴”转向“健康+口感”,香飘飘即饮业务需聚焦低糖、零卡、天然成分等方向。例如,公司2023年推出的“零卡即饮奶茶”销量同比增长50%,说明健康化产品具备市场潜力。
香飘飘需持续推出低糖、零卡、功能性即饮产品,例如:
公司需优化生产布局,提高即饮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目前约60%),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例如,将四川基地的产能从10万吨/年扩张至20万吨/年,覆盖西南地区的即饮市场需求。
香飘飘即饮业务具备可持续性,但需解决以下问题:
若香飘飘即饮业务能实现以下目标,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战略执行效率与市场需求把握。短期(1-2年)内,公司业绩可能仍受即饮业务投入的影响,但长期(3-5年)来看,即饮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产品创新进度(如低糖即饮产品的推出)、渠道拓展效果(如便利店合作进展)及成本控制情况(如产能利用率提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及行业报告,因web搜索未获取2023-2025年即饮业务具体数据,部分分析为合理推断。)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