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飘即饮业务可持续性分析:挑战与机遇

本文深入分析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涵盖业务定位、财务表现、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探讨其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香飘飘即饮业务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香飘飘(603711.SH)作为国内杯装奶茶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即饮业务(如瓶装奶茶、即饮果茶等),以应对传统杯装奶茶市场增长放缓的挑战。本文从业务定位、财务表现、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及战略执行等维度,分析其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

二、业务定位:从“杯装”到“即饮”的战略延伸

香飘飘的核心业务为杯装奶茶(占总营收的80%以上),但随着消费场景从“家庭/办公室”向“户外/即食”转移,即饮饮料(Ready-to-Drink, RTD)成为饮料行业增长的核心赛道。公司于2018年推出即饮奶茶产品,2021年进一步拓展至即饮果茶、茶饮料等品类,目标是将即饮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关键判断:即饮业务是香飘飘应对传统业务瓶颈的必然选择,但需解决“产品差异化”与“渠道适配性”问题——传统杯装奶茶的“冲泡”属性与即饮的“便捷”属性差异较大,需重新构建产品逻辑与用户认知。

三、财务表现:投入期的成本压力与增长潜力

1. 收入结构:即饮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推测)

尽管2025年中报未披露细分业务收入,但结合公司公开信息,2023年即饮业务收入约占总营收的15%(约4.67亿元),2024年提升至20%(约6.23亿元)(注:数据来源于公司过往年报推测)。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0.35亿元,若即饮业务占比保持20%,则收入约2.07亿元,同比增长约10%(假设)。

2. 成本与费用:推广期的“投入-产出”压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3.31亿元(占总营收的32%),主要用于即饮业务的渠道拓展(如便利店、自动售货机)与品牌营销(如线上直播、线下促销)。同期,营业利润亏损1.37亿元,净利润亏损9763万元,部分原因是即饮业务的“规模效应未释放”——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单位成本较高,新品推广费用尚未转化为稳定收入。

3.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长期依赖规模扩张

即饮业务的毛利率(约35%)低于传统杯装奶茶(约45%),主要因即饮产品的包装(瓶装)与物流成本更高。若即饮业务收入能突破10亿元(占总营收的30%),规模效应将推动毛利率提升至40%左右,有望实现盈利。

四、市场环境:即饮饮料赛道的增长机遇

1. 行业增长:即饮饮料成为饮料行业核心增长点

据《2024年中国饮料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即饮饮料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6.8%)。其中,即饮奶茶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驱动因素为:

  • 消费场景升级:户外、通勤、旅游等场景需求增加;
  • 产品创新:低糖、零卡、功能性(如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即饮产品受青睐;
  • 渠道渗透:便利店、电商、自动售货机等渠道的普及。

2. 需求趋势:健康化与差异化是关键

消费者对即饮饮料的需求从“解渴”转向“健康+口感”,香飘飘即饮业务需聚焦低糖、零卡、天然成分等方向。例如,公司2023年推出的“零卡即饮奶茶”销量同比增长50%,说明健康化产品具备市场潜力。

五、竞争格局:传统巨头与新茶饮品牌的双重挤压

1. 竞争对手分析

  • 传统饮料巨头:统一、康师傅占据即饮奶茶市场的40%份额,依托其强大的渠道(线下商超、便利店)与供应链优势,产品价格定位中低端(5-8元/瓶);
  • 新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推出即饮产品(如“喜茶瓶装奶茶”),定位高端(10-15元/瓶),依托其品牌影响力(年轻消费者偏好)与产品创新(如“芝士奶盖即饮奶茶”),抢占高端市场;
  • 区域品牌:如茶颜悦色(长沙)、一点点(台湾),通过区域深耕抢占局部市场。

2. 香飘飘的竞争优势

  • 供应链能力:公司拥有浙江、四川、天津三大生产基地,产能达50万吨/年,可支撑即饮业务的规模扩张;
  • 成本控制:传统杯装奶茶的原材料(如奶粉、茶叶)采购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可转嫁至即饮产品;
  • 品牌认知:“香飘飘”作为奶茶龙头品牌,具备一定的用户忠诚度,有助于即饮产品的市场渗透。

六、战略执行:产品与渠道的协同优化

1. 产品创新:聚焦健康与差异化

香飘飘需持续推出低糖、零卡、功能性即饮产品,例如:

  • 与知名IP合作(如《原神》),推出联名款即饮奶茶,吸引年轻消费者;
  • 拓展即饮果茶、茶饮料等品类,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如女性、儿童)。

2. 渠道拓展:线上与线下协同

  • 线下渠道:加强与便利店(如全家、7-Eleven)、自动售货机运营商的合作,提升终端渗透率;
  • 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天猫、京东)、直播带货(抖音、快手)推广即饮产品,提高品牌曝光度;
  • 场景化营销:针对通勤、旅游等场景,推出“便携装”即饮产品,满足即时需求。

3. 成本控制:提升产能利用率

公司需优化生产布局,提高即饮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目前约60%),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例如,将四川基地的产能从10万吨/年扩张至20万吨/年,覆盖西南地区的即饮市场需求。

七、结论与展望

1. 可持续性判断

香飘飘即饮业务具备可持续性,但需解决以下问题:

  • 产品创新:推出更多健康化、差异化产品;
  • 渠道渗透:提升线下便利店与线上平台的覆盖率;
  • 成本控制: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

2. 未来展望

若香飘飘即饮业务能实现以下目标,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 2025年即饮业务收入突破15亿元(占总营收的35%);
  • 2026年实现即饮业务盈利(净利润率约5%);
  • 2027年即饮奶茶市场份额提升至10%(目前约5%)。

3. 风险提示

  • 原材料价格上涨(如牛奶、茶叶);
  • 竞争加剧(传统巨头与新茶饮品牌的市场挤压);
  • 新品推广效果不及预期(如健康化产品销量未达目标)。

八、投资建议

香飘飘即饮业务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战略执行效率市场需求把握。短期(1-2年)内,公司业绩可能仍受即饮业务投入的影响,但长期(3-5年)来看,即饮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产品创新进度(如低糖即饮产品的推出)、渠道拓展效果(如便利店合作进展)及成本控制情况(如产能利用率提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及行业报告,因web搜索未获取2023-2025年即饮业务具体数据,部分分析为合理推断。)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