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香飘飘年轻用户占比现状(约50%),探讨现制茶饮替代、产品创新不足等挑战,并提出产品创新、渠道转型等提升策略,助力品牌重获年轻市场。
香飘飘(603711.SH)作为国内杯装奶茶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用户结构尤其是年轻用户占比,直接反映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增长潜力。本文通过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多个角度分析香飘飘年轻用户占比的现状、变化驱动因素及未来展望。
本文数据来源于:
香飘飘的核心产品为杯装速溶奶茶,自2005年成立以来,其目标群体始终聚焦于15-35岁年轻消费者(学生、职场新人为主)。根据2023年公司年报中的“产品策略”部分,明确提到“针对年轻用户推出低糖、果味等创新口味”,间接说明年轻用户是其核心客群。
2025年上半年,香飘飘实现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降约15%,根据2024年同期数据推导),净利润**-0.97亿元**(亏损)。其中,杯装奶茶收入占比约85%(其余为液体奶茶、周边产品),而杯装奶茶的消费场景(如校园、办公室、便利店)均高度集中于年轻用户。
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现制奶茶(如喜茶、奈雪的茶)的年轻用户占比(15-35岁)高达78%,而杯装奶茶的这一比例已从2020年的72%下降至2024年的55%。香飘飘作为杯装奶茶的代表企业,其年轻用户占比大概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50%左右)。
2020年以来,现制茶饮行业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5%),其“新鲜、健康、社交属性强”的特点,直接吸引了香飘飘的核心客群——年轻用户。例如,喜茶的“多肉葡萄”“芝芝莓莓”等产品,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 viral 传播,成为年轻用户的“社交货币”,而香飘飘的杯装奶茶因“速溶、口味单一”的缺陷,逐渐被边缘化。
香飘飘的产品结构过于依赖经典杯装奶茶(如原味、草莓味),2024年推出的“低糖系列”“果味系列”虽试图迎合年轻用户的健康需求,但创新力度不足(如未涉及“零卡糖”“植物基”等热门概念)。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0.1%(约100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喜茶为3.5%),导致产品无法有效吸引年轻用户。
香飘飘的传统营销渠道以线下便利店、超市为主,而年轻用户的消费场景已转移至线上(外卖、电商)和社交平台(小红书、抖音)。2024年,香飘飘线上收入占比仅为18%(同期喜茶为45%),且未开展有效的“网红种草”或“直播带货”活动,导致年轻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下降。
香飘飘需加大研发投入(目标: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2%以上),推出零卡糖、植物基、联名款等符合年轻用户需求的产品。例如,与“泡泡玛特”联名推出“盲盒奶茶”,结合“社交+收藏”属性,提升产品的话题性。
香飘飘的品牌形象仍停留在“传统、实惠”的层面,需通过品牌升级(如更换LOGO、推出年轻化广告),重新定位为“年轻用户的日常奶茶选择”。例如,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青春系列”广告,以“校园恋爱”“职场解压”为主题,贴近年轻用户的生活场景。
香飘飘的年轻用户占比目前约为50%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因现制茶饮的替代、产品创新不足及渠道转型滞后所致。未来,若能聚焦产品创新与年轻用户场景,香飘飘有望提升年轻用户占比(目标:2027年提升至60%以上),实现业绩的复苏。
(注:本文中“年轻用户”定义为15-35岁消费者;部分数据为间接推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