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全面分析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偿付能力现状,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评级,探讨其影响因素、监管合规性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核心能力,也是监管机构和市场关注的核心指标。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作为国内首批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之一,其偿付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稳健经营,也影响着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网络公开信息[1],从偿付能力现状、影响因素、监管合规性及未来展望等角度,对国民养老的偿付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国民养老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监管披露),公司偿付能力指标持续优于监管要求:
从同业对比看,根据券商行业排名数据[0],国民养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国内12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位列第3(仅次于平安养老、国寿养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位列第2,显示其偿付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国民养老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2024年末占比78%),其中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达45%,这类资产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高,为偿付能力提供了稳定的资产基础。同时,公司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15%),主要投资于大盘蓝筹股及养老产业相关标的,2024年权益投资收益率达8.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0]。
此外,公司注重资产流动性管理,2024年末流动资产占比达32%,能够覆盖未来12个月的预期负债支出(约25%),有效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冲击。
国民养老的负债主要来自养老年金保险(占比60%)和企业年金(占比30%),这类产品的负债久期较长(平均15年),与资产端的长期固定收益资产(久期12年)匹配度较高,降低了利率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
从负债质量看,公司退保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为1.8%,行业平均2.5%)[0],主要得益于产品设计的长期性(如锁定利率的终身年金)及客户粘性(企业年金客户续约率达92%)。
国民养老的股东背景强大(主要股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电信等大型国企),2024年股东追加资本15亿元,提升了核心资本实力。此外,公司盈利状况良好,2024年净利润达8.6亿元(同比增长12%),盈利积累进一步增强了偿付能力。
中国银保监会对养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遵循《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2021版),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国民养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且未收到监管部门的整改通知或处罚[1]。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养老保险公司长期负债与长期资产匹配的监管(如要求负债久期超过10年的产品,资产久期不得低于负债久期的80%),国民养老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度(80%)刚好满足监管要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以应对更严格的监管。
国民养老已制定应对策略:
国民养老的偿付能力现状充足且稳健,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远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控制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尽管面临利率下行和权益波动的挑战,但受益于养老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公司通过优化资产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及补充资本等措施,有望保持偿付能力的稳定性。
未来,国民养老需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提升长期资产的收益率,以应对更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养老保障服务。
(注:本报告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后续需关注公司半年报及监管披露的最新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