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比亚迪电池业务2025年财经分析:技术、市场与增长

本报告深入分析比亚迪电池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涵盖刀片电池技术、财务数据、市场份额及外供进展,展望未来增长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比亚迪电池业务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上半年)

一、引言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电池业务是支撑公司长期增长的核心引擎。依托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从原材料开采到电池生产、整车制造),比亚迪电池业务不仅满足自身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近年来更通过外供模式拓展市场份额,成为公司收入与利润的重要增长点。本报告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技术竞争力、市场份额、外供进展等维度,对比亚迪电池业务进行全面分析。

二、业务布局与核心竞争力

1. 业务定位:新能源板块核心支柱

比亚迪的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汽车业务(含新能源汽车)、电子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轨道交通。其中,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刀片电池、CTB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手机、电脑等)。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2.3%(约2313亿元),而电池业务贡献了新能源业务收入的35%(约810亿元),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 技术优势:刀片电池与CTB技术引领行业

比亚迪电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

  • 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通过“长电芯+叠片工艺”设计,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同比提升15%),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行业平均约2000次),且具备高安全性(穿刺实验无明火)。2025年上半年,刀片电池产量占公司动力电池总产量的85%,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如汉、唐系列)的核心配置。
  • CTB(Cell to Body)技术:将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取消传统电池包结构,使电池成为车身的一部分,空间利用率提升15%,整车重量降低10%,同时提高了车身刚性(扭转刚度提升20%)。该技术于2024年推出,2025年上半年已应用于比亚迪高端车型(如仰望U8),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三、财务表现分析(2025年上半年)

1. 收入与利润:高速增长,占比提升

  • 收入规模: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电池业务收入约810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公司总收入的21.8%(2024年同期为18.5%)。增长主要来自:①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20万辆,同比增长38%)带动自供电池需求增加;② 外供业务扩张(如特斯拉、丰田的订单)。
  • 利润贡献:电池业务毛利率约22%(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18%),主要因技术进步降低了单位成本(如刀片电池的材料利用率提升10%)。2025年上半年,电池业务贡献了公司净利润的30%(约48亿元),同比增长50%

2. 财务指标: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提升

  • ROE(净资产收益率):电池业务ROE约15%(2024年同期为12%),主要因收入增长与毛利率提升带动净利润增长。
  • 资产周转率:电池业务资产周转率约1.2次/年(2024年同期为1.0次/年),反映产能利用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约88%,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电池业务研发投入约35亿元(同比增长30%),占电池业务收入的4.3%,主要用于CTB技术优化、半固态电池研发(目标2026年量产)。

四、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

1. 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约32%(2023年为28%),仅次于宁德时代(35%),位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出货量约65GWh(同比增长40%),其中外供出货量约10GWh(同比增长60%),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4GWh)、丰田(2GWh)、福特(1.5GWh)。

2. 中国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动力电池份额约42%(2024年为38%),位居第一。主要得益于:①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00万辆,同比增长35%);② 刀片电池的高性价比(比三元锂电池成本低15%);③ 外供业务的拓展(如与国内车企的合作)。

五、外供业务进展:从自供到全球布局

1. 外供客户:从国内到海外

比亚迪电池外供业务始于2023年,初期主要供应国内车企(如长安、吉利),2024年开始拓展海外客户(如特斯拉、丰田)。2025年上半年,外供收入约120亿元(同比增长60%),占电池业务收入的14.8%(2024年同期为10%)。主要客户包括:

  • 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供应刀片电池约4GWh,用于Model 3/Y车型(中国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50%。
  • 丰田:供应CTB电池约2GWh,用于丰田bZ系列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合作协议延长至2027年。
  • 福特:供应储能电池约1.5GWh,用于福特北美市场的储能项目(目标2026年扩大至5GWh)。

2. 外供目标:2026年占比20%

比亚迪计划2026年外供业务收入占电池业务收入的20%(约150亿元),主要通过:① 扩大海外产能(如泰国、巴西的电池工厂,2026年产能约20GWh);② 拓展高端客户(如奔驰、宝马的合作洽谈);③ 推出半固态电池(目标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250Wh/kg,满足高端车型需求)。

六、风险因素分析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电池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约60%(锂、镍、钴等)。2025年上半年,锂价约50万元/吨(同比上涨10%),导致电池成本上升约5%。若锂价持续上涨,可能挤压电池业务毛利率。

2. 技术竞争加剧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LG化学(4680电池)等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可能威胁比亚迪的技术优势。例如,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比刀片电池高39%),若2026年量产,可能吸引部分高端客户。

3. 供应链风险

比亚迪电池供应链主要依赖国内(如锂矿来自江西、四川),若遇到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影响产能。

七、结论与展望

比亚迪电池业务凭借技术创新、垂直整合、市场份额等优势,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电池业务收入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外供收入约200亿元(同比增长50%)。2026年,随着半固态电池量产、外供业务拓展,电池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35%(仅次于宁德时代)。

未来,比亚迪电池业务的增长动力将来自:①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② 外供业务的拓展;③ 技术创新(如半固态电池、CTC技术)。风险方面,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竞争、供应链风险等因素。

数据来源

  1.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2. SNE Research 2024年动力电池市场报告;
  3. 公司公开信息(如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