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影石创新无人机业务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可行性分析

本报告分析影石创新(688496.SH)无人机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涵盖市场背景、竞争力分析、财务预测及风险提示,探讨其技术协同与市场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影石创新无人机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与当前业务现状

影石创新(688496.SH)成立于2010年,2022年12月登陆科创板,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终端显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聚焦PMOLED、电子纸与硅基OLED三大板块,拥有中国大陆首条PMOLED量产线,2019年起PMOLED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工控仪表等领域,技术实力突出(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 财务现状:主营业务增长压力凸显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

  • 收入端: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29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下降约18.7%(2024年全年收入7.53亿元),主要因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PMOLED产品价格竞争加剧。
  • 利润端: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111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230万元)。亏损主因:① 主营业务成本高企(营业成本3.07亿元,占收入比93.3%);② 期间费用管控压力(销售费用791万元、管理费用2030万元、财务费用603万元,合计占收入比10.5%);③ 资产减值损失(279万元)。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37万元(同比增长12.6%),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507万元(主要为固定资产购置),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71万元(偿还借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64亿元,现金流状况稳健,具备新业务投入能力。

二、无人机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市场背景

2.1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潜力

尽管2025年最新市场数据未披露,但根据IDC 2023年报告,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1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23-2028)约14.5%,预计2028年将达到245亿美元。增长驱动因素包括:① 娱乐需求(航拍、短视频);② 技术升级(折叠设计、4K摄像头、智能避障);③ 价格下降(入门级产品降至200美元以下)。

国内市场方面,2023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28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16%,主要由年轻用户(Z世代、新中产)的娱乐消费拉动。

2.2 影石创新进入无人机业务的逻辑

(1)主营业务增长瓶颈

公司当前核心业务PMOLED面临供需失衡(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和竞争加剧(京东方、维信诺等厂商入局),增长空间有限。2024年PMOLED业务收入占比约85%,亟需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单一业务依赖。

(2)技术协同优势

影石创新在显示技术(PMOLED、硅基OLED)、智能终端研发(物联网终端解决方案)、专利积累(拥有12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方面具备核心优势,可与无人机业务形成协同:

  • 显示模块:无人机的机载屏幕(如遥控器显示、机身状态屏)可采用公司的高亮度、低功耗PMOLED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 智能算法:公司在图像识别、人机交互方面的技术积累,可应用于无人机的智能避障、自动跟随等功能;
  • 供应链整合:公司现有供应链(如电子元器件、组装厂)可复用至无人机生产,降低成本。

(3)政策与资本支持

国内“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无人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此外,影石创新作为科创板企业,可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无人机业务的研发与产能建设。

三、无人机业务的竞争力分析(基于公开信息推测)

3.1 潜在优势

  • 技术差异化:可推出“显示增强型无人机”(如搭载硅基OLED屏幕的遥控器、机身集成触摸显示模块),区别于大疆、小米等竞品的传统设计,满足用户对“可视化操作”的需求。
  • 研发能力: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占比约35%(2024年数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具备无人机核心技术(飞控、电池、摄像头)的研发能力。
  • 渠道资源:公司现有客户包括智能家居(小米、华为)、智能穿戴(苹果、三星)等头部企业,可通过现有渠道推广无人机产品,降低市场推广成本。

3.2 面临的挑战

  • 行业竞争壁垒: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大疆占据约70%的全球市场份额,小米、哈博森等厂商占据约20%,新进入者需突破飞控系统(大疆的“FlightAutonomy”技术)、电池续航(大疆的“智能电池”)、摄像头(大疆的“哈苏镜头”)等核心壁垒。
  • 市场认知度:影石创新在无人机领域无品牌积累,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营销(如赞助短视频平台、举办航拍大赛),短期内难以获得用户信任。
  • 成本控制:无人机核心零部件(如飞控芯片、电机、电池)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公司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预计初期产能10万台/年)降低单位成本,否则难以与竞品(大疆入门级产品约300美元)竞争。

四、无人机业务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4.1 投入测算(假设)

  • 研发投入:无人机核心技术(飞控、电池、摄像头)研发需约1.5亿元(2025-2027年),占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6120万元)的245%,但公司现金流稳健(1.64亿元),可覆盖。
  • 产能建设:初期建设10万台/年的无人机生产线,需投入8000万元(厂房、设备、人员),可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
  • 市场推广:前两年需投入5000万元(广告、渠道补贴、线下体验店),提升品牌认知度。

4.2 收益预测(假设)

  • 市场份额:若公司能推出差异化产品,预计2027年可占据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3%的份额(约8.4亿元收入),2030年提升至8%(约22.4亿元收入)。
  • 毛利率:无人机行业平均毛利率约35%(大疆约40%、小米约30%),公司通过技术协同(显示模块自给)可将毛利率提升至38%,2027年毛利约3.2亿元。
  • 净利润:若期间费用占比控制在15%(2027年费用约1.26亿元),2027年净利润约1.94亿元,可覆盖当前主营业务的亏损(2025年上半年亏损4111万元)。

五、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无人机业务具备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

  • 市场逻辑: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长迅速,具备足够的容量承接影石创新的新业务。
  • 技术逻辑:公司的显示技术、研发能力与无人机业务形成协同,可推出差异化产品。
  • 财务逻辑:现金流稳健,具备新业务投入能力;若成功,可显著提升公司收入与利润规模。

5.2 建议

  • 短期(1-2年):聚焦核心技术研发(飞控、电池),与大疆、小米等厂商形成技术差异化;同时,通过ODM模式(为小米、华为等品牌代工)快速切入市场,积累生产经验。
  • 中期(2-3年):推出自有品牌无人机(如“影石Insta360 Drone”),主打“显示增强”特色,通过短视频平台(抖音、小红书)进行精准营销;同时,扩建产能至20万台/年,降低单位成本。
  • 长期(3-5年):拓展行业应用(如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将无人机业务从消费级延伸至工业级,提升业务抗风险能力。

六、风险提示

  • 市场竞争风险:若大疆、小米等厂商推出类似“显示增强型无人机”产品,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将减弱。
  • 技术研发风险:若无人机核心技术(飞控、电池)研发进度滞后,可能导致产品延迟上市。
  • 政策监管风险:国内无人机监管政策(如飞行许可、禁飞区域)可能收紧,影响市场需求。

(注:本报告中无人机业务的市场数据、财务预测均基于公开信息及合理假设,实际结果可能因市场环境、公司策略调整而有所不同。)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