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荣泰科技(603579.SH)的成本控制策略,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研发投入的详细拆解,对比行业均值,提出未来优化方向,助力投资者了解其盈利能力与竞争潜力。
荣泰科技(603579.SH)是国内按摩器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涵盖按摩椅、按摩垫、按摩器具配件等,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典型的制造型消费电子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依赖于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附加值提升——前者决定了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后者则支撑了长期毛利率的改善。在2024-2025年消费复苏背景下,成本控制已成为公司维持净利润增长的关键抓手。
根据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荣泰科技的总成本由营业成本、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及研发费用构成,具体占比如下(以2025年上半年8.10亿元总收入为基数):
| 成本项目 | 金额(万元) | 占总收入比例 | 备注 |
|---|---|---|---|
| 营业成本 | 54,684 | 67.5% | 原材料(约50%)、人工(约15%)、制造费用(约25%) |
| 销售费用 | 9,363 | 11.56% | 渠道建设(线下门店、电商)、广告营销为主 |
| 管理费用 | 3,947 | 4.87% | 行政开支、人员薪酬、ERP系统优化等 |
| 研发费用 | 4,402 | 5.43% | 智能按摩技术、产品智能化升级 |
| 财务费用 | 1,247 | 1.54% | 利息支出(短期借款为主)、汇兑损益 |
营业成本是荣泰科技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占比67.5%),其管控效果直接决定了产品毛利率的高低。从构成看,原材料成本是营业成本的核心驱动因素(约占50%),主要包括钢材、塑料、电机、电子元件等。2025年上半年,受钢材价格上涨10%(公开数据)影响,公司通过批量采购锁定价格、优化原材料配方(如用新型塑料替代传统钢材),将原材料成本涨幅控制在5%以内(推测),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
此外,生产制造费用(约占25%)的管控也取得了成效——公司通过引入自动化装配线(如按摩椅核心部件的机器人焊接),减少了15%的一线工人数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占比(从2023年的18%降至2025年的15%)。
研发费用占比5.43%(行业中等水平),主要用于智能按摩技术升级(如AI算法优化、热敷功能创新)与产品智能化(如智能按摩椅的语音控制、健康数据监测)。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的智能按摩椅A8系列(售价约1.2万元)毛利率达35%,高于传统按摩椅的25%(推测),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降低了整体成本占比。
虽然2025年中报未披露同比数据,但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券商API数据[0])显示,公司净利润预增58%-72.22%,主要原因包括:
以按摩器具行业(申万三级行业)的均值为参考(公开数据推测),荣泰科技的成本结构表现如下:
| 指标 | 荣泰科技 | 行业均值 | 结论 |
|---|---|---|---|
| 营业成本率 | 67.5% | 65% | 高于均值,需优化原材料与生产效率 |
| 销售费用率 | 11.56% | 8%-10% | 偏高,需提升营销精准度 |
| 管理费用率 | 4.87% | 6%-8% | 低于均值,管控效果较好 |
| 研发费用率 | 5.43% | 5%-7% | 中等水平,需保持投入 |
| 净利润率 | 10.56% | 12%-15% | 低于均值,主要因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占比偏高 |
荣泰科技的成本控制效果处于行业中等水平:
未来,荣泰科技面临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钢材、塑料)、人工成本上升(国内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增长约5%)及市场竞争加剧(如奥佳华、倍轻松等竞品的价格战)。公司需通过持续的供应链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与营销效率提升,将营业成本率降至65%以下,销售费用率降至10%以下,推动净利润率提升至13%以上(行业均值水平)。
随着智能按摩器具市场的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年增长率约16%),公司若能抓住机遇,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智能产品,有望实现“成本控制”与“收入增长”的双赢,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