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供需双增局面持续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分析

本报告分析2024-2030年全球碳酸锂供需格局,揭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达25%)与储能需求爆发(CAGR 30%)如何推动需求增长,同时探讨锂矿产能扩张(2024年增长25%)与环保政策对供应的影响,预测2030年后或转向过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碳酸锂供需双增局面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原料,其供需格局直接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产业驱动。2023年以来,全球碳酸锂市场呈现“供需双增”特征:需求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渗透率18%)[0],供应端则因锂矿开采与加工产能扩张(2024年全球碳酸锂产能约120万吨/年,同比增长25%)[0]。本文从需求驱动、供应扩张、价格传导、风险因素四大维度,分析这一局面的持续性。

二、需求端:长期增长动力未减,短期韧性凸显

1. 核心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刚性支撑”

新能源汽车是碳酸锂最大需求来源(占比约70%)[0]。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推动(如中国“双碳”目标、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IRA法案)与技术进步(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将持续拉动需求:

  • 中国市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为25%(2024年为22%),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900万辆,带动碳酸锂需求约45万吨(单位车用量约50kg)[0]。
  • 欧洲与美国:欧洲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0万辆(渗透率25%),美国达200万辆(渗透率12%),两者合计需求约30万吨。
  • 长期展望: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35%(IEA预测),销量将超3000万辆,带动碳酸锂需求约1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18%。

2. 新兴需求:储能行业的“增量引擎”

储能电池(尤其是电化学储能)是碳酸锂需求的第二大来源(占比约20%)[0]。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300GW,同比增长28%)[0],储能需求爆发:

  • 全球市场:2024年储能电池需求达120GWh,带动碳酸锂需求约6万吨;2030年需求将达500GWh(CAGR约30%),需求占比将提升至30%。
  • 中国市场:2025年储能电池需求目标为100GWh(2024年为60GWh),带动碳酸锂需求约5万吨,CAGR约35%。

3. 辅助需求:消费电子与传统领域的“稳定贡献”

消费电子(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与传统工业(玻璃、陶瓷)对碳酸锂的需求占比约10%,虽增长缓慢,但具备稳定性:

  • 消费电子: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13亿部,带动碳酸锂需求约3万吨,CAGR约5%。
  • 传统工业:玻璃陶瓷行业对碳酸锂的需求约2万吨,年增长约3%。

三、供应端:产能扩张加速,但短期仍有瓶颈

1. 供应结构:锂矿与加工产能双扩张

碳酸锂供应主要来自锂矿开采(锂辉石、盐湖锂、锂云母)与加工冶炼(碳酸锂、氢氧化锂):

  • 锂矿产能:2024年全球锂矿产能约150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同比增长30%[0]。其中,澳大利亚锂辉石矿(泰利森、格林布什)产能占比约40%,智利盐湖锂(SQM、雅宝)占比约30%,中国锂云母矿(宜春)占比约15%。
  • 加工产能:2024年全球碳酸锂冶炼产能约120万吨/年,同比增长25%[0]。中国是加工产能核心(占比约70%),主要分布在青海(盐湖锂)、江西(锂云母)、四川(锂辉石)。

2. 扩张瓶颈:产能释放需时间,资源集中度高

  • 开采周期:锂矿从勘探到量产需2-3年(如澳大利亚新锂矿项目平均周期2.5年),盐湖锂需3-4年(如智利Atacama盐湖扩建项目周期3年)[0]。
  • 资源集中度:全球锂矿资源集中于澳大利亚(40%)、智利(25%)、阿根廷(15%)[0],供应受地缘政治与环保政策影响大(如智利2024年出台盐湖锂开采环保新规,导致SQM产能延迟)。
  • 回收补充:2024年全球锂回收量约5万吨LCE(占比约4%),虽年增长约20%,但短期内无法替代原生锂供应。

四、供需平衡:双增格局将持续至2030年,之后或转向过剩

1. 短期(2025-2027年):供需紧平衡,价格高位震荡

  • 需求端: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约80万吨(新能源汽车56万吨、储能16万吨、其他8万吨),同比增长25%[0]。
  • 供应端:2025年全球碳酸锂产能约130万吨/年(锂矿160万吨LCE、加工130万吨/年),但实际产量约75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8%)[0]。
  • 平衡结果:供需缺口约5万吨,价格将维持在30-40万元/吨(中国市场)[0]。

2. 中期(2028-2030年):供需双增,缺口逐步缩小

  • 需求端:2030年全球碳酸锂需求约150万吨(新能源汽车105万吨、储能30万吨、其他15万吨),CAGR约18%[0]。
  • 供应端:2030年全球碳酸锂产能约200万吨/年(锂矿250万吨LCE、加工200万吨/年),实际产量约14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70%)[0]。
  • 平衡结果:供需缺口约10万吨,但随着供应端产能释放(如澳大利亚新锂矿项目2028年量产、智利盐湖锂扩建项目2029年投产),缺口将逐步缩小。

3. 长期(2031-2035年):供应过剩压力显现

  • 需求端: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0%(IEA预测),销量约4000万辆,带动碳酸锂需求约200万吨;储能需求约50万吨,合计250万吨[0]。
  • 供应端:2035年全球锂矿产能约300万吨LCE(澳大利亚200万吨、智利80万吨、中国20万吨),加工产能约250万吨/年[0]。
  • 平衡结果:供应过剩约50万吨,价格或跌至20万元/吨以下(中国市场)[0]。

五、风险因素:影响双增格局的不确定性

1. 需求端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 政策退坡:中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完全退出,可能导致销量增速放缓(如2024年补贴退坡后,12月销量同比增长15%,较上半年的30%明显下降)[0]。
  • 技术替代:钠离子电池(成本低30%)与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50%)的商业化应用(如2025年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量产),可能减少碳酸锂需求(如钠离子电池对锂离子电池的替代率达10%,将减少碳酸锂需求约8万吨/年)[0]。

2. 供应端风险:产能扩张延迟

  • 环保政策:智利2024年出台《盐湖锂开采法》,要求企业将50%的利润用于社区发展,导致SQM的Atacama盐湖产能扩张项目延迟1年(原计划2025年投产,现推迟至2026年)[0]。
  • 资源短缺:澳大利亚锂辉石矿储量约1.5亿吨(LCE),按2024年开采量100万吨计算,仅能维持15年[0],长期供应可能出现瓶颈。

六、结论:双增格局将持续至2030年,之后转向过剩

  • 持续时间:2025-2030年,全球碳酸锂市场将保持“供需双增”格局,需求增长(CAGR约18%)快于供应增长(CAGR约15%),供需紧平衡将支撑价格高位震荡。
  • 关键判断:2030年之后,随着锂矿产能完全释放(如澳大利亚新锂矿项目投产)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放缓(如2030年渗透率达35%),供需格局将转向过剩,价格逐步下跌。
  • 投资建议:短期(2025-2027年)可关注锂矿企业(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产能扩张机会;中期(2028-2030年)可关注储能行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需求增长;长期(2031-2035年)需警惕供应过剩风险,转向回收锂(如邦普循环、红宇新材)等细分领域。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网络搜索,其中[0]代表券商API数据,[1]代表网络搜索结果。)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