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300199.SZ)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显著改善,国际业务增长强劲。本文分析其多肽药物龙头地位、临床进展不确定性及投资逻辑,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翰宇药业是国内多肽药物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多肽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已延伸至“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注射用特利加压素、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胸腺五肽、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等多肽制剂,以及多肽原料药、客户肽(定制服务)等,其中多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如注射用特利加压素市场份额约30%)。
近年来,公司通过产业并购、战略合作拓展业务边界,2024年起布局医疗器械领域,形成“多肽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多元化业务结构。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员工总数1035人,注册地位于深圳龙华区,控股股东为曾少贵家族(合计持股约35%)。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实现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1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扭亏,2024年同期亏损0.8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6元,稀释每股收益0.16元。财务表现显著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公司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2024年同期为28%),主要源于利拉鲁肽注射液(2024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的海外销售增长,以及多肽原料药出口(如胸腺五肽原料药销往东南亚、欧洲)的持续增加。国际业务的高毛利率(约65%)拉动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4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1%。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3.90亿元)、管理费用(5.7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2%、11.5%,主要因优化销售渠道(减少线下推广投入)、加强内部管理(压缩行政开支)。同时,资产减值损失(-141万元)同比大幅减少(2024年同期为-1.23亿元),主要因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少。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7亿元(2024年同期为-0.89亿元),主要因收入增长带动应收账款回收(应收账款余额较2024年末下降15%),以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从2024年的65天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8天)。现金流的改善为后续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4.68亿元,同比增长18%)提供了支撑。
根据券商API数据[0],翰宇药业近期股价呈现下跌趋势:
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
公司当前研发管线中,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2型糖尿病)、**新型止血肽(用于手术止血)**等重点项目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若后续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或审批进度延迟,将影响公司长期增长潜力。
多肽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如长春高新、双鹭药业)纷纷加大多肽药物研发投入,海外企业(如诺和诺德、礼来)也通过进口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公司若无法保持技术领先,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
药品集中采购(如医保谈判)对多肽药物价格形成压力(如注射用生长抑素2024年医保谈判降价约25%),若公司核心产品未来纳入集采,将直接影响收入和利润水平。
公司未来增长的关键在于临床进展:若GLP-1受体激动剂、新型止血肽等项目能顺利推进至Ⅲ期临床或获批上市,将显著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当前市盈率约35倍,低于行业平均的45倍)。此外,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如多肽类医疗器械)也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翰宇药业作为多肽药物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显著改善,国际业务增长潜力较大。但临床进展不确定性仍是当前最大的风险,若后续能披露重大临床里程碑事件,股价有望迎来反弹。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公司研发进展(如GLP-1受体激动剂的Ⅱ期临床数据)及国际业务拓展情况,逢低布局。
(注:本报告未包含2025年最新临床进展信息,因公开渠道未获取到相关数据,临床进展对公司估值的影响需进一步跟踪。)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