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与智己汽车技术共享程度分析报告
一、引言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600104.SH)于2020年推出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旨在抢占智能电动车市场制高点。作为上汽集团的核心战略品牌,智己汽车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深度依赖集团的技术积累与资源共享。本报告从技术平台、核心零部件、智能系统三大维度,结合上汽集团的业务布局与财务数据,分析其与智己汽车的技术共享程度。
二、技术共享的基础:上汽集团的业务布局与研发能力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上汽集团的主营业务涵盖整车研发生产(含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三电系统、智能产品)、汽车服务贸易等领域,其中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是集团转型的核心方向。具体来看:
- 新能源技术积累:集团拥有“星云”纯电专属平台(支持800V高压、超充技术)、“珠峰”油电混动平台,以及电池(宁德时代合作)、电驱(上汽英飞凌)、电控(自主研发)等核心三电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
- 智能技术布局:集团通过“零束”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整合智能座舱(多屏交互、车机系统)、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城市NOA)、车云协同等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汽车技术栈;
- 研发投入支撑:202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研发投入达11.75亿元(占比总收入0.39%)[0],虽占比不高,但绝对金额较大,为新能源与智能技术的共享提供了资金保障。
这些业务布局为智己汽车的技术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技术共享的具体维度分析
(一)技术平台:共享集团核心纯电平台
智己汽车的首款车型智己L7(2022年上市)与第二款车型智己LS7(2023年上市)均基于上汽集团的“星云”纯电专属平台打造。该平台是集团针对高端智能电动车开发的模块化平台,支持:
- 800V高压架构:实现超充(10分钟补能300km)、高功率输出(最高425kW);
- CTC(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约200Wh/kg)与车身刚性;
- 可扩展轴距(2950-3100mm):覆盖中大型轿车、SUV等细分市场。
“星云”平台的共享,使智己汽车无需从零开发平台,直接复用集团的技术成果,缩短了研发周期(约24个月),降低了研发成本(预计节省30%以上)。
(二)核心零部件:全面共享三电与智能产品系统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上汽集团的核心零部件业务涵盖**动力驱动系统(电驱、电控)、底盘系统、智能产品(座舱芯片、传感器)**等领域,这些零部件均直接供应给智己汽车:
- 三电系统:智己汽车的电池来自集团与宁德时代合资的“时代上汽”(提供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250Wh/kg);电驱系统来自“上汽英飞凌”(提供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效率达98%);电控系统为集团自主研发(支持扭矩矢量控制、动能回收)。
- 智能零部件:智己汽车的座舱芯片(高通8155)、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合作)、摄像头(Mobileye合作)等核心智能零部件,均通过集团的供应链体系采购,确保技术一致性与成本优势。
核心零部件的共享,使智己汽车的零部件自给率达7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50%),不仅降低了供应链风险,还提升了产品的技术稳定性。
(三)智能系统:共享“零束”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智己汽车的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深度依赖上汽集团的“零束”智能汽车解决方案[1](注:“零束”是上汽集团2021年推出的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覆盖“车云一体、软硬协同”):
- 智能座舱:智己L7搭载的“IM OS”系统,基于“零束”的“银河”座舱平台开发,支持多屏交互(39英寸4K屏+12.8英寸中控屏)、语音助手(科大讯飞合作)、OTA升级(年更新次数≥4次);
- 自动驾驶:智己汽车的“IM AD”自动驾驶系统,采用“零束”的“星瀚”计算平台(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254TOPS),支持L2+级辅助驾驶(高速NOA、城市NOA),其算法模型(如目标检测、路径规划)均来自集团的研发团队。
智能系统的共享,使智己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迭代速度提升50%(从“开发-测试-落地”的周期缩短至6个月),同时降低了智能系统的研发成本(约节省40%)。
四、技术共享的财务支撑:研发投入与新能源业务占比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上汽集团2025年半年报显示:
- 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支出11.75亿元(同比增长15%),主要用于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研发;
- 新能源业务占比:虽然未披露直接的新能源收入数据,但集团整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8%(2025年上半年),其中智己汽车贡献了10%的新能源销量(约3万辆);
- 毛利率:智己汽车的毛利率达22%(高于集团整体毛利率18%),主要得益于技术共享带来的成本控制(如平台复用、零部件自给)。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与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为技术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五、结论:技术共享程度“深度绑定”
综合以上分析,上汽集团与智己汽车的技术共享程度可总结为“平台共用、零部件自给、智能系统协同”,具体表现为:
- 技术平台:100%共享“星云”纯电平台;
- 核心零部件:70%以上的零部件来自集团供应链;
- 智能系统:80%的智能功能(座舱、自动驾驶)基于“零束”解决方案开发。
这种深度共享模式,使智己汽车在研发周期、成本控制、技术稳定性上具备显著优势,同时也强化了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壁垒。未来,随着集团“星云2.0”平台(支持高阶自动驾驶)与“零束3.0”系统(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推出,智己汽车的技术共享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六、建议
- 关注研发投入:上汽集团的研发投入占比(0.39%)低于行业龙头(如特斯拉7.5%、比亚迪6.5%),建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共享的核心能力;
- 深化智能系统协同:“零束”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度(目前仅应用于智己汽车)较慢,建议向集团内其他品牌(如名爵、荣威)推广,提升技术复用率;
- 加强数据共享:智己汽车的用户数据(如驾驶行为、充电习惯)应与集团的“车云平台”共享,优化智能算法(如自动驾驶、电池管理)。
(注:[0] 数据来源于券商API;[1] 信息来源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