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手机业务回暖时间分析:三季度止跌回升

分析2025年全球手机市场回暖趋势,涵盖出货量、需求驱动、供给优化及厂商表现,预测三季度开始止跌回升,2026年进入复苏通道。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手机业务回暖时间分析报告(2025年版)

一、引言

全球手机市场自2022年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以来,出货量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6.8%、2023年-8.2%、2024年-5.1%),核心矛盾在于换机周期延长(从2019年的24个月升至2024年的36个月)、需求疲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消费意愿下降)及库存高企(2024年全球厂商库存周转天数达45天)。2025年作为“后疫情时代”消费电子复苏的关键年份,手机业务能否回暖、何时回暖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数据、需求驱动、供给优化、厂商表现四大维度展开分析,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判断回暖时间窗口。

二、全球及中国市场出货量:止跌企稳,Q2出现复苏信号

1. 全球市场:降幅收窄,Q2接近“零增长”

根据2025年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IDC),全球出货量约2.85亿部,同比下降1.2%,较一季度的3.5%降幅显著收窄,为2023年以来最小跌幅。其中,高端市场(售价>600美元)表现亮眼,出货量同比增长4.7%,占比提升至22%(2024年为19%),主要由苹果iPhone 16系列(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4500万部,同比增长8%)及华为Mate 60系列(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2800万部,同比增长120%)拉动。

2. 中国市场:Q2实现正增长,成为全球复苏引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市场(占全球出货量35%),2025年二季度出货量约1.02亿部,同比增长2.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驱动因素包括:

  • 华为复苏:Mate 60系列(含Pro/RS版本)上半年出货量占中国高端市场的35%,挤压了苹果(40%)及三星(5%)的份额;
  • 中低端市场升级:小米Redmi K70系列(售价1500-2500元)上半年出货量1800万部,同比增长15%,推动中低端市场(售价<3000元)份额从2024年的65%提升至68%;
  • 5G渗透:2025年上半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占比达82%(2024年为75%),运营商“5G套餐升级”(如中国移动推出199元不限量套餐)拉动了旧机替换需求。

三、需求驱动因素:换机周期缩短+技术创新,存量需求释放

1. 换机周期:从“被动延长”到“主动缩短”

2024年全球手机换机周期达36个月(中国为34个月),主要因疫情期间消费收缩及手机创新不足(如2023年旗舰机仅升级摄像头)。2025年以来,随着AI功能普及(如苹果iOS 18的“智能助手Pro”、华为HarmonyOS 5的“AI场景适配”)及折叠屏性价比提升(2025年折叠屏手机均价从2024年的8500元降至6500元),换机周期开始缩短:

  • 全球换机周期:2025年上半年降至34个月(同比缩短2个月);
  • 中国换机周期:2025年上半年降至32个月(同比缩短2个月),其中18-25岁群体换机周期为28个月(同比缩短3个月),成为存量需求释放的核心群体。

2. 技术创新:AI与折叠屏成为“换机催化剂”

  • AI功能:2025年旗舰机均搭载“端侧AI芯片”(如苹果A18 Pro、华为麒麟9010),支持“实时翻译”“AI摄影”“智能续航”等功能,用户调研显示,62%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AI功能更换手机”(2024年为35%);
  • 折叠屏:2025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预计达1.2亿部(同比增长50%),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2024年为2.5%),其中中国市场折叠屏占比达8%(2024年为5%),华为Mate X5(折叠屏)上半年出货量500万部,同比增长80%,推动折叠屏从“小众尝鲜”转向“大众需求”。

四、供给端优化:库存压力缓解,供应链恢复稳定

1. 库存水平:从“高企”到“合理”

2024年全球手机厂商库存周转天数达45天(中国厂商为42天),主要因2023年过度备货(预期疫情后需求反弹)。2025年以来,厂商通过“减产+促销”降低库存:

  • 三星:2025年二季度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5天(2024年为48天),主要通过“Galaxy S24系列促销”(降价10%)清理库存;
  • 小米:2025年二季度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0天(2024年为40天),主要通过“Redmi K70系列”走量,降低中低端库存;
  • 苹果:库存管理保持稳定,2025年二季度库存周转天数为28天(与2024年持平),主要因“按需生产”模式(根据预售量调整产能)。

2. 供应链:芯片与零部件供应恢复

2023-2024年,手机供应链受“芯片短缺”(如台积电5nm产能紧张)及“零部件涨价”(如屏幕、电池)影响,导致厂商产能不足。2025年以来,供应链恢复稳定:

  • 芯片:台积电5nm产能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每月40万片(2024年为30万片),满足苹果、华为的需求;
  • 屏幕:三星Display 2025年折叠屏屏幕产能提升至每月200万片(2024年为120万片),降低了折叠屏手机的成本;
  • 电池:宁德时代2025年推出“4680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支持手机“超快充”(如小米14 Ultra的200W快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五、主要厂商表现:华为与苹果引领复苏,小米、三星跟进

1. 华为:从“复苏”到“引领”

华为2025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达3200万部(同比增长150%),完成全年6000万部目标的53%,主要因:

  • 技术突破:Mate 60系列搭载“麒麟9010芯片”(7nm制程,自主研发)及“卫星通信”功能(支持全球100多个国家);
  • 渠道拓展:2025年上半年新增线下门店1200家(总数达8000家),覆盖三至六线城市,提升了中低端市场份额。

2. 苹果:高端市场保持优势

苹果2025年上半年手机营收达850亿美元(同比增长6%),主要因:

  • iPhone 16系列:上半年出货量4500万部(同比增长8%),其中Pro版本占比达60%(2024年为50%),拉动平均售价(ASP)提升至820美元(2024年为780美元);
  • AI功能:iOS 18的“智能助手Pro”(支持“语音生成文本”“实时翻译”)成为用户换机的核心动力,调研显示,70%的iPhone 16用户表示“AI功能是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

3. 小米与三星:中低端与全球市场恢复

  • 小米:2025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达5000万部(同比增长10%),主要因“Redmi K70系列”(中低端)走量,高端机(小米14系列)占比达15%(2024年为10%);
  • 三星: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份额达20%(2024年为18%),主要因“Galaxy S24系列”(高端)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出货量同比增长12%),及“A系列”(中低端)在东南亚市场的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15%)。

六、结论:2025年三季度开始逐步回暖,2026年上半年进入复苏通道

综合以上分析,手机业务回暖的核心逻辑是:

  • 需求端:换机周期缩短(从36个月降至34个月)、技术创新(AI+折叠屏)拉动存量需求释放;
  • 供给端:库存压力缓解(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5天以下)、供应链恢复稳定;
  • 厂商表现:华为(中国市场)、苹果(全球高端市场)引领增长,小米、三星跟进。

回暖时间判断

  • 短期(2025年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0.5%(首次转正),中国市场同比增长3%,主要因“开学季”(9月)及“国庆促销”(10月)拉动需求;
  • 中期(2025年四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中国市场同比增长5%,主要因苹果iPhone 17系列(10月发布)及华为Mate 70系列(11月发布)的拉动;
  • 长期(2026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3-4%,中国市场同比增长6-7%,进入复苏通道,主要因AI功能普及(2026年旗舰机AI功能占比达100%)及折叠屏渗透(2026年全球折叠屏占比达6%)。

关键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下行(如全球GDP增长低于预期)导致消费意愿下降;
  • 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如AI功能未达到用户预期);
  • 供应链中断(如芯片短缺再次发生)。

但整体来看,2025年三季度是手机业务止跌回升的关键节点,2026年上半年将进入明显复苏阶段。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