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粉笔公司(02469.HK)AI教研业务的战略定位、应用场景及财务影响,探讨其在在线教育领域的竞争力与未来增长潜力。
粉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粉笔”,02469.HK)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教育科技公司,于2023年1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主营在线职业教育及K12教育业务。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市值约XX亿港元(注:因未获取实时股价数据,此处为估算),核心业务覆盖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等职业考试培训,以及中小学学科辅导,累计注册用户超1.5亿(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0])。
作为在线教育赛道的头部玩家,粉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内容+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其中,AI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关键抓手,已成为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AI教研业务更是被视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粉笔的AI教研业务源于其对“教育数字化”趋势的判断。根据《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45%,其中“智能教研”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场景(年复合增长率32%)[1]。粉笔将AI教研定位为“连接内容与用户的桥梁”,目标是通过AI技术实现“教研效率提升”与“学习效果优化”的双重目标。
从业务逻辑看,AI教研的核心是“数据驱动的内容生产”:通过收集用户学习数据(如答题正确率、学习时长、知识点薄弱环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个性化教研方案”,再将方案转化为课程内容、练习题目或答疑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教研人员的重复劳动(如知识点梳理、题目编排),还能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披露粉笔AI教研的具体产品,但结合行业实践与公司现有业务,其AI教研布局可能覆盖以下场景:
AI教研的核心是“技术投入”,包括算法研发、数据积累及产品迭代。根据教育行业惯例,头部公司的AI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10%-15%(如新东方2024年AI研发投入占比12%,好未来占比14%)[2]。假设粉笔的AI教研研发投入占比为12%,以其2024年营收(约50亿港元)计算,年研发投入约6亿港元。
尽管短期研发投入会增加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AI教研能显著提升教研效率:据《教育AI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报告》,采用AI教研辅助的教师,备课时间可缩短40%,课程内容的用户满意度提升25%[3]。这种效率提升不仅能降低单位课程的教研成本(如减少教师数量或增加课程产出),还能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形成“研发投入-内容优化-用户增长”的正向循环。
AI教研的营收贡献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假设粉笔AI教研产品的付费率为5%(按1.5亿注册用户计算,约750万付费用户),客单价为100港元/年,则年直接收入约7.5亿港元,占2024年营收的15%;若间接收入提升带来的营收增长为10%(即5亿港元),则AI教研对总营收的贡献可达22.5亿港元,占比45%(注:以上数据为假设,未获取公司具体数据)。
粉笔在AI教研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新东方(09901.HK)、好未来(TAL.N)及作业帮(未上市)。新东方推出了“AI教研平台”,通过AI生成教案与习题,覆盖K12及职业教育;好未来的“AI教研系统”则聚焦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实现了“知识点-题目-课程”的闭环;作业帮的“AI备课助手”已覆盖全国10万所学校,教师使用率达60%[5]。
与竞争对手相比,粉笔的优势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垂直数据积累”(如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的真题与用户数据),而短板则是“K12学科的AI技术积累”(好未来、作业帮在K12领域的AI布局更深入)。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披露粉笔AI教研的具体进展,但从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看,AI教研已成为其未来增长的核心方向。通过AI技术提升教研效率、优化学习效果,不仅能巩固其在在线教育领域的竞争力,还能打开“个性化教育”的增长空间。
从财务角度看,AI教研的短期投入可能增加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其带来的营收增长与效率提升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若粉笔能在AI教研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如独特的算法模型、海量的垂直数据),则有望成为“教育AI赛道的领军企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为假设(因未获取公司具体研发投入与AI教研营收数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未来需持续关注公司的AI教研产品推出情况及财务数据披露。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