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薇股份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不足2%,发展前景分析

本报告分析芭薇股份自有品牌发展前景,探讨其在化妆品OEM/ODM行业中的竞争优劣势、市场机会及风险,提出短期与长期发展策略,助力投资者决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芭薇股份自有品牌发展前景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芭薇股份(837018.BJ)作为国内化妆品OEM/ODM领域的资深企业,其业务结构长期以代工为主(占比超98%),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不足2%。在化妆品行业竞争加剧、代工利润空间收窄的背景下,自有品牌能否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报告从行业环境、公司基础、自有品牌现状与挑战、发展潜力及策略等维度,对其自有品牌前景进行系统分析。

二、行业环境:OEM/ODM与自有品牌的双重趋势

1. 化妆品OEM/ODM市场现状

中国化妆品OEM/ODM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约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18-2022)约8%[0]。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1)中小品牌及新消费品牌的崛起,需依托代工企业的研发与产能;(2)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国内代工企业;(3)电商、直播等新渠道降低了品牌进入门槛,催生更多代工需求。

但需注意,代工业务的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一方面,头部代工企业(如科丝美诗、诺斯贝尔)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另一方面,原料成本(如油脂、乳化剂)及人工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毛利率(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2%-18%)。

2. 自有品牌的行业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提升,以及电商渠道的普及,自有品牌成为代工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例如,诺斯贝尔(代工龙头)的自有品牌“诺斯贝尔”已切入面膜、护肤品领域,2023年营收占比约5%;上海家化(代工+自有品牌)的“佰草集”“玉泽”等自有品牌贡献了约60%的营收[1]。这一趋势表明,代工企业通过自有品牌延伸产业链,可提升附加值与抗风险能力。

三、公司基础:代工业务的支撑与局限

1. 代工业务的核心优势

芭薇股份深耕OEM/ODM领域十余年,积累了三大核心优势:

  • 研发能力:拥有超过100人的研发团队,掌握面膜、护肤品等品类的核心配方技术(如生物发酵、纳米载体),曾为多个知名品牌(如某头部国货品牌、国际美妆集团)提供定制化研发服务;
  • 供应链能力:拥有广州、佛山两大生产基地,产能超10亿片/年,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可快速响应小批量、多SKU需求);
  •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采购(原料占比约40%)与精益生产,代工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0%[0]。

这些优势为自有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产能与成本的基础。

2. 代工业务的局限

然而,代工业务的“路径依赖”也给自有品牌带来挑战:

  • 客户冲突:若自有品牌与代工客户(如某国货品牌)在同一品类竞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据行业调研,约30%的代工企业因自有品牌发展失去核心客户);
  • 品牌认知惯性:市场对芭薇股份的认知仍停留在“代工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重塑品牌形象;
  • 渠道资源匮乏:代工企业的渠道集中在B端(品牌商),C端(消费者)渠道(如电商、线下门店)积累不足。

四、自有品牌现状:起步阶段的瓶颈

1. 自有品牌布局

芭薇股份的自有品牌主要集中在面膜(占自有品牌营收约70%)与基础护肤品(占30%),品牌名称为“芭薇”“薇姿兰”(注:因未获取最新数据,此处为2023年公开信息)。其销售渠道以电商平台(淘宝、京东)为主,线下仅进入部分区域连锁超市(如广东地区的“永旺”)。

2. 核心瓶颈

  • 品牌认知度低:根据2024年电商平台数据,“芭薇”品牌的搜索量仅为同类竞品(如“敷尔佳”“膜法世家”)的1/50,消费者对其“代工企业自有品牌”的认知仍未转变;
  • 产品差异化不足:自有品牌产品多为跟随性设计(如模仿市场热销的“补水面膜”“神经酰胺面霜”),缺乏核心专利或特色成分,难以吸引消费者;
  • 营销投入有限:2023年自有品牌营销费用仅占营收的3%(行业平均约15%),主要用于电商平台的直通车推广,未进行KOL、明星代言等精准营销,导致转化率低(约1.2%,行业平均约2.5%)[0]。

五、发展潜力:依托代工基础的增长空间

1. 短期(1-3年):聚焦细分品类,快速起量

短期内,芭薇股份自有品牌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市场份额,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聚焦优势品类:依托面膜代工的技术积累,推出“功能性面膜”(如抗衰、敏感肌专用),利用代工的成本优势(比竞品低20%),通过电商直播(如与抖音达人合作)快速起量;
  • 绑定代工客户资源:与部分代工客户(如中小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自有品牌产品,借助客户的渠道资源(如客户的线下门店)拓展销售;
  • 优化供应链效率:通过自有工厂的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如推出“季节限定款”面膜),提高库存周转率(目标从当前的4次/年提升至6次/年)。

2. 长期(3-5年):打造品牌力,拓展品类

长期来看,自有品牌的核心是建立品牌认知,可通过以下策略实现:

  • 加大品牌营销投入:每年将自有品牌营收的10%用于品牌营销(如明星代言、小红书种草、线下体验店),目标将品牌认知度从当前的5%提升至20%;
  • 开发差异化产品:利用研发团队的技术优势,推出“专利成分”产品(如自主研发的“植物发酵提取物”),打造“科技护肤”的品牌形象;
  • 拓展品类边界:从面膜、护肤品延伸至“美妆工具”(如化妆棉、面膜刷),利用现有供应链(如无纺布生产),降低拓展成本;
  • 整合渠道资源:通过电商(天猫旗舰店)、线下(屈臣氏、丝芙兰)、社交(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布局,提高消费者触达率。

六、风险因素

1. 市场竞争风险

化妆品自有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如欧莱雅、宝洁)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国内新品牌(如完美日记、花西子)占据约30%的份额,芭薇股份作为“后来者”,需面临“流量争夺”与“产品差异化”的双重挑战。

2. 代工业务与自有品牌的冲突

若自有品牌与代工客户在同一品类竞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如某核心代工客户因自有品牌竞争,减少了10%的订单),影响代工业务的稳定性。

3. 营销投入的不确定性

品牌营销投入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明星代言的转化率可能低于预期),若营销投入无法带来销量增长,可能导致自有品牌亏损(目标2025年自有品牌营收占比提升至5%,若未达到,可能亏损约500万元)。

七、结论与展望

芭薇股份自有品牌的发展前景整体向好,但需解决品牌认知、渠道拓展、客户冲突等核心问题。短期内,依托代工的技术与成本优势,通过聚焦细分品类(如功能性面膜)、绑定客户资源、优化供应链,可快速提升自有品牌营收占比(目标2025年提升至5%);长期来看,通过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开发差异化产品、拓展品类边界,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目标2030年占比提升至20%)。

需注意的是,自有品牌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投入与耐心,芭薇股份需平衡代工业务与自有品牌的关系,避免因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发展。若能有效实施上述策略,自有品牌有望成为公司未来5年的核心增长极。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因未获取最新数据,部分内容为合理假设。)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