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3%的资本压力,涵盖监管要求、资本结构、同业对比及未来资本补充策略,揭示其面临的挑战与优化建议。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是衡量银行资本质量和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银行通过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核心资本覆盖风险加权资产(RWA)的能力。南京银行(601009.SH)作为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之一,其2025年中期CET1为8.63%。本文从监管要求、资本结构、资产扩张与盈利匹配度、同业对比及资本补充能力等维度,系统分析其资本压力水平。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及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满足基础CET1要求(7.5%)+ 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SIBs附加)。2024年,南京银行被纳入第二组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1-5万亿元),附加资本要求为0.75%,因此最低监管要求为8.25%(7.5%+0.75%)。
南京银行2025年中期CET1为8.63%,高于最低要求0.38个百分点,看似存在一定缓冲空间,但需结合以下因素进一步判断:
南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主要由普通股股本(123.64亿元)、留存收益(789.97亿元)、盈余公积(155.56亿元)构成(2025年中期数据),其中留存收益占比约70%,是核心资本的主要来源。
留存收益依赖于净利润的积累,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7.05亿元,同比增长11.2%(2024年全年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8%)。尽管盈利保持稳定,但ROE(11.6%)处于同业中等水平(如招商银行ROE约15%、兴业银行约12%),盈利转化为核心资本的效率有待提升。
核心资本的消耗主要来自风险加权资产(RWA)的扩张。南京银行2025年中期RWA为1.68万亿元,同比增长8.5%(2024年RWA增长7.9%),增速略高于净利润增速(11.2%),但需警惕若RWA增速持续高于盈利增速,将导致CET1逐步下滑。
资产质量是影响RWA的关键因素,不良贷款的增加会提高风险权重(如次级贷款风险权重为150%),从而消耗资本。南京银行2025年中期不良贷款率为0.98%(2024年为0.95%),虽仍处于同业较低水平,但关注类贷款占比(2.1%)较2024年上升0.3个百分点,需警惕资产质量边际恶化对RWA的潜在压力。
此外,业务结构调整对RWA的影响值得关注:南京银行近年来加大零售业务布局(2025年中期零售贷款占比约35%),零售贷款的风险权重(如个人住房贷款为50%)低于公司贷款(一般企业贷款为100%),若零售占比持续提升,可降低RWA增速,缓解资本压力。
选取6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2025年中期CET1数据对比:
| 银行名称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系统重要性分组 | 附加资本要求(%) |
|---|---|---|---|
| 工商银行 | 13.2 | 第一组 | 1.0 |
| 建设银行 | 12.8 | 第一组 | 1.0 |
| 招商银行 | 11.5 | 第二组 | 0.75 |
| 兴业银行 | 10.2 | 第二组 | 0.75 |
| 浦发银行 | 9.8 | 第二组 | 0.75 |
| 南京银行 | 8.63 | 第二组 | 0.75 |
南京银行的CET1在第二组系统重要性银行中排名末位,仅高于最低要求0.38个百分点,缓冲空间明显小于招商银行(11.5%-8.25%=3.25%)、兴业银行(10.2%-8.25%=1.95%)等同业。若考虑巴塞尔IV对资本定义的收紧,其CET1可能进一步接近监管红线,资本压力相对突出。
南京银行近年来通过定增、永续债、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
假设南京银行RWA保持8%的年增速(2024年增速7.9%),净利润保持10%的年增速(2024年增速9.8%),则:
若RWA增速上升至10%(如信贷扩张加快),或净利润增速下滑至5%(如经济下行导致盈利放缓),则2026年末CET1可能跌破8.25%,触发监管干预(如限制分红、要求补充资本)。
南京银行8.63%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处于监管要求的“安全边际下限”,主要面临以下压力:
建议: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报,2025年中期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