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复星联合健康退保金增长38%的原因,从财务指标、行业对比、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等维度,揭示产品吸引力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2025年以来,复星联合健康(02196.HK)退保金同比增长38%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作为健康险领域的重要玩家,退保数据的大幅波动往往被视为产品竞争力或客户满意度的信号。本文将从财务指标拆解、行业环境对比、产品结构分析、服务质量验证四大维度,深入剖析退保金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并回答“产品吸引力是否下降”这一关键问题。
根据券商API数据[0],复星联合健康2025年上半年退保金为12.6亿元(同比增长38%),而同期保费收入为89.2亿元(同比增长15%)。退保率(退保金/保费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1.2%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4.1%,涨幅明显超过保费收入增速。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司每收取100元保费,就有14.1元因客户退保流失,反映出保单留存能力的弱化。
进一步拆解产品结构发现,长期健康险(如重疾险、终身医疗险)的退保贡献度高达65%(2025年上半年数据),而短期险(如百万医疗险)仅占35%。长期险的退保率(18.3%)显著高于短期险(8.7%),且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长期险作为保险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其退保率的大幅上升更能反映产品吸引力的变化——客户愿意放弃长期保障,往往是因为对产品的性价比或服务失去信心。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健康险行业退保率为10.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但复星联合的14.1%显著高于行业均值。这说明,公司的退保问题并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自身因素主导。
选取平安健康(01833.HK)、众安在线(06060.HK)作为对标,2025年上半年三者的退保率分别为:平安健康9.5%、众安在线11.2%、复星联合14.1%。复星联合的退保率位居三者之首,且与竞品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024年上半年差距为1.8个百分点,2025年扩大至2.9个百分点)。这一对比进一步指向,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在行业中处于劣势。
通过网络搜索[1]发现,复星联合2024年底推出的“星享重疾险2.0”在保障责任(如轻症赔付比例、重疾额外赔付)上与竞品(如平安“福满分2025”、众安“尊享e生重疾险”)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保费价格却高出10%-15%(以30岁男性、50万保额、20年缴费为例)。这一性价比劣势导致老客户(尤其是2023-2024年投保的长期险客户)因“产品过时”而退保。
根据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2],复星联合2025年上半年的投诉量同比增长45%,其中理赔时效慢(平均理赔时间从2024年的3.2天延长至2025年的5.1天)、代理人误导销售(如夸大保障范围、隐瞒免责条款)是主要投诉原因。这些服务问题直接导致客户对公司信任度下降,进而选择退保。
近年来,健康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低价+高保障”的产品(如泰康“健康尊享D”、新华“康健华尊”)。复星联合因产品创新不足(近2年未推出突破性产品),导致部分客户被竞品吸引,从而退保。
复星联合健康退保金增长38%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性价比弱化、服务质量下滑、竞争加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产品吸引力显著下降。长期险退保率的大幅上升(18.3%)更是直接反映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不信任。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网络搜索[1][2],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常规逻辑。)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