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黄金的货币属性: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储备与对冲功能,分析黄金与美元、美债等资产的比较优势,揭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4 分钟

黄金的货币属性: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分析

一、引言:黄金作为“天然货币”的本质逻辑

黄金的货币属性源于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从自然属性看,黄金具有稀缺性(全球已探明储量约19万吨,每年产量约3500吨,仅占全球金属产量的0.001%)、易分割性(可制成0.1克至1吨不等的标准化产品)、不易腐蚀性(在常温下不会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长期保存不变质)、价值稳定(不会像纸币那样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四大特征。这些特征使黄金在人类文明早期就超越了商品属性,成为跨越地域、文化与时代的通用货币——从古代埃及的“谢克尔”金币、希腊的“德拉克马”,到中国汉代的“马蹄金”、罗马的“奥雷乌斯”,黄金均承担着国际贸易支付、皇室赏赐与财富储备的核心功能。

从社会属性看,黄金的货币属性是人类对“信用”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金属货币出现前,贝壳、牲畜等“实物货币”因不易保存、价值不稳定被淘汰;而黄金的“天然信用”使其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最佳载体——无论政权更迭、朝代变迁,黄金的价值始终被认可,这是其他任何商品或信用货币无法比拟的。

二、历史脉络:从“自然货币”到“金本位制”的制度强化

黄金的货币属性并非一成不变,其演变历程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密切相关:

1. 早期货币形态:黄金的“自然货币”阶段(公元前3000年至19世纪初)

在这一阶段,黄金的货币属性完全由其自然特征驱动,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框架。例如:

  • 古代埃及(公元前2000年):黄金被用作国王的赏赐与国际贸易支付,“谢克尔”金币(约8克)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通用货币;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金饼”“金条”已作为货币流通,《史记·平准书》记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镒为20两);
  • 中世纪欧洲(11至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弗罗林”金币(约3.5克)因纯度高(98.6%),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核心货币,推动了地中海贸易的繁荣。

这一阶段的黄金货币属性依赖于市场自发认可,未与国家信用绑定,是“天然货币”的纯粹形态。

2. 金本位制:黄金货币属性的“制度固化”(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大,需要稳定的汇率体系支撑。英国(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于1816年颁布《金本位法》,正式确立金本位制,其核心规则包括:

  • 固定汇率:英镑与黄金固定比价(1英镑=7.32238克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英镑或黄金挂钩(如美国1873年规定1美元=1.50463克黄金);
  • 黄金自由流动: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进出口,通过“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调节国际收支(如当一国贸易顺差时,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恢复平衡);
  • 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各国央行必须持有足够的黄金,以保证货币可自由兑换(如英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其资产的80%以上)。

金本位制将黄金的货币属性上升为国家制度,带来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黄金时代”:国际贸易年均增长5%,汇率波动小于1%,通货膨胀率年均约1%,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理想模式”。

3. 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与美元的“绑定”(1944年至1971年)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占全球GDP的50%)和黄金储备(占全球的75%),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将黄金的货币属性与美元信用绑定

  •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固定汇率(35美元=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
  • 美元作为“超级储备资产”:各国央行持有美元即可兑换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支付与储备的核心,黄金则成为“美元的锚”(美国央行需保证美元可自由兑换黄金)。

此时,黄金的货币属性被强化为“美元的背书”,其流动性与储备地位达到顶峰——1970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其总资产的30%以上。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非货币化”(1971年至今)

20世纪6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与财政赤字(1968年财政赤字达252亿美元),美元贬值压力加剧,各国央行纷纷用美元兑换黄金(如法国1965年兑换了10亿美元的黄金)。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暂时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即“尼克松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的官方定价,允许其在市场上自由交易。

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未消失——各国央行仍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1971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为25%,2024年仍为15%),黄金的“安全港”功能(对冲通胀、汇率风险)反而因信用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而增强。

三、当代价值:黄金的“储备资产”与“风险对冲”属性

尽管黄金不再是日常货币,但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其货币属性以“储备资产”和“风险对冲工具”的形式存在,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压舱石”。

1. 央行储备:黄金的“核心储备资产”地位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2024年底的数据,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总量约为3.5万吨,占全球黄金总量的18%。其中:

  • 美国:持有8133吨(占其储备的74%),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持有国(其储备的黄金主要来自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积累);
  • 中国:持有2235吨(占其储备的3.5%),近年来持续增加(2020-2024年每年增加约100吨),目的是多元化储备(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 欧盟:合计持有约5000吨(占其储备的58%),其中德国持有3355吨(占其储备的70%),是欧盟最大的黄金持有国;
  • 俄罗斯:持有约2300吨(占其储备的25%),因2022年西方制裁(冻结其美元储备),大幅增加黄金持有(2022-2024年增加了400吨),将黄金作为“规避制裁的储备资产”。

央行持有黄金的核心动机包括:

  • 多元化储备:降低对美元(占全球储备的59%)的依赖(如中国的储备资产中,美元占比约50%,黄金占比仅3.5%,仍有提升空间);
  • 对冲美元风险:黄金与美元指数负相关(2020-2024年correlation系数约-0.7),美元贬值时黄金价格上涨(如2023年美元指数下跌4%,黄金价格上涨15%);
  • 应对地缘政治风险:黄金是实物资产,不易被冻结(如俄罗斯的美元储备被冻结,但黄金储备仍可用于国际支付)。

2. 国际支付:黄金的“最后的手段”

尽管美元是当前国际支付的核心(占全球贸易支付的40%),但黄金在特殊场景下仍发挥着支付功能

  • 制裁场景:俄罗斯与伊朗因西方制裁,无法使用美元结算能源贸易,2022年双方达成协议,用黄金结算(俄罗斯向伊朗出口石油,伊朗支付黄金);
  • 双边贸易:土耳其与沙特2023年用黄金结算农产品贸易(土耳其出口水果,沙特支付黄金),减少了美元的使用;
  • 危机场景:2024年阿根廷经济危机期间,阿根廷央行用黄金兑换美元,用于支付外债(黄金储备从50吨减少至30吨)。

这些案例说明,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未完全消失,仍是国际支付的“备用选项”,尤其在信用货币体系不稳定时,其“天然支付功能”会被激活。

3. 风险对冲:黄金的“安全港”功能

黄金的价格波动与股票、债券等资产相关性低(如与标普500指数的correlation系数约-0.2,与10年期美债的correlation系数约-0.3),是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

  • 对冲通胀:黄金的价值与通货膨胀正相关(2022年美国CPI达8.5%,黄金价格上涨5%,而标普500下跌19%);
  • 对冲股市风险:当股市下跌时,黄金价格通常上涨(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标普500下跌34%,而黄金价格上涨25%);
  • 对冲汇率风险:对于非美元国家的投资者,持有黄金可对冲本币贬值风险(如2023年日元贬值10%,日本投资者持有黄金的收益比持有美元高15%)。

四、与其他资产的比较:黄金的货币属性优势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黄金的货币属性,我们将其与美元、美债、比特币等资产进行比较:

资产类型 信用基础 流动性 风险 货币属性优势
黄金 自身稀缺性 中等(每天交易量约1000亿美元) 价格波动小(年均约12%) 无信用风险、不易被冻结、对冲功能强
美元 美国经济与财政状况 高(每天交易量约5万亿美元) 信用风险(债务上限问题) 流动性高、国际支付便利
美债 美国政府信用 极高(每天交易量约5万亿美元) 利率风险(加息导致价格下跌) 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比特币 市场信心 中等(每天交易量约500亿美元) 波动率高(年均约30%) 数字属性、跨境支付便利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黄金的货币属性优势在于“无信用风险”和“对冲功能”

  • 与美元相比,黄金没有信用风险(不会违约),其价值由自身的稀缺性决定,是“永恒的信用资产”;
  • 与美债相比,黄金没有利率风险(不会因加息而下跌),其价格波动小,适合作为长期储备;
  • 与比特币相比,黄金是实物资产,有明确的价值基础,而比特币是虚拟资产,价值依赖于市场信心,且监管风险大(如中国禁止比特币交易,美国拟推出比特币监管框架)。

五、结论: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未消失,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黄金不再是日常货币,但它的货币属性(储备资产、支付手段、风险对冲工具)仍然存在,并且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去美元化趋势的加剧(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出本币结算、俄罗斯伊朗用黄金结算贸易),黄金的储备地位和支付功能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对于投资者来说,黄金是多元化 portfolio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配置5%-10%的黄金),可对冲通胀、股市风险与汇率风险;对于央行来说,黄金是稳定储备资产的核心,可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总之,黄金的货币属性源于自然,强化于制度,延续于当代,是人类文明中“最稳定的货币”,其价值将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而持续存在。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